正文

律動·西門町

行走臺灣 作者:伊樂


要想了解臺北的色彩,去西門町;要想感受青春的律動,還是要去西門町。

第一次到西門町,是豪雨過后的一個下午,西門町的紅男綠女并不多,倒是那有著近百年歷史的紅樓被雨水沖刷后,褪色的紅墻格外生動,于風中拄著司地克(雨傘)照了張相,紅樓作了背景。接著,去吃阿宗米線,站著吃的阿宗米線,生意興隆必須排隊。

兩年后再去西門町,感覺眼花繚亂,似乎臺北所有的色彩都能在這里找到。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這里的20多家電影院,上百個放映廳,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放映各國最新上線的電影。當時恰逢第四屆華語歌曲頒獎禮在臺北舉行,世界各地的粉絲蜂擁而至。

第三次赴臺,我們住在中華路,這一次真正靠近了西門町。酒店旁邊日據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筑,向人們講述著西門町的歷史。當年日本人將臺北分為六十四町和郊外十村落,西門町是其中一町。因為距離總督府不遠,這里被規(guī)劃為高尚娛樂商圈和日人居住區(qū)。1911年,西門町出現了臺灣第一家專屬電影院芳乃亭,1913年新芳乃亭出現,舊芳乃亭更名為新高館,此后的幾十年里,豪華劇場逐漸建成,使這一帶成為臺北電影娛樂的重要場所。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西門町又獲得了新的發(fā)展機遇,百貨公司、歌舞廳、咖啡廳、戲院鱗次櫛比,西門町成為臺北商業(yè)娛樂中心。

初春晚風中的西門町,樹影婆娑、人頭攢動,看霓虹閃爍,色彩酷炫、節(jié)奏動感。這是今日的西門町,一個年輕人的世界。阿宗米線門前,站著排隊吃米線的年輕情侶們;少男少女舉著各式各樣的廣告牌,就像流動的路標,上面寫著“謝謝魷魚羹,向左走”或者是“芒果冰,向前50米”。

世間萬變,容顏易改,唯有紅樓依舊在。2008年,紅樓迎來百年華誕。六月,我第四次來到臺北,又是一天雨后的傍晚,又見紅樓,猶如面對遲暮的美人兒,讓人想起逝去的時光。1908年落成的紅樓,幾個入口呈八卦造型,主體是十字架造型。據說設計師近藤十郎采用的是日本的“辰野金吾”風格,外觀每正立面為8米,并裝有八面老虎窗,每立面外墻的女兒墻上方有突出的三角形的山頭。臺灣光復后,紅樓轉為經營劇場、茶座和書場,上演京劇、越劇、流行歌舞劇還有話劇和傳統(tǒng)的相聲,涵養(yǎng)了一大批演藝明星。如今,紅樓已不再有演出活動了,但是有許多創(chuàng)意活動和藝文展覽仍然在這里舉行,吸引著人們前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