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圖是過去在岳麓寺墻壁所拍,甚是喜愛。寒山寺導(dǎo)游們對兩位高僧通常如是宣傳:
寒山與拾得是唐代詩僧。寒山曾隱居浙江天臺寒巖,自號“寒山子”,他善于做詩,人稱“詩僧”。其詩內(nèi)容有釋道思想,語言通俗,善于把深奧的佛學(xué)玄理用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有《寒山子詩集》流傳于世。拾得原是孤兒,被國清寺高僧在道上拾得收養(yǎng),故名拾得。在《全唐詩》中收有寒山詩一卷303首;收有拾得詩一卷50來首。據(jù)說寒山、拾得本是七世冤家,經(jīng)豐干禪師點化,終于和好,朝夕相處,親密無間。他們?nèi)私?jīng)常聚會談禪,寒山、拾得以友善而齊名。清代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為“和圣”,拾得為“合圣”。所以民間講的和、合二仙,就是指寒山、拾得。
我一直在琢磨類似這樣出家的得道高人的性格。很多人總以為綠色性格天生平和,與世無爭,定是出家人甚眾,大謬矣!蓋因假使這種性格早已心靜如水,又何必出家?心不靜者,方才需要借出家的形式修行以取得內(nèi)心的寧靜。
在佛經(jīng)故事中,總是最聰慧、最勤力的那個受了衣缽得成正果。聰慧的如惠能不識字卻能做偈;勤力的表現(xiàn)形式多樣,舍身飼虎算一種,苦心孤詣修行,不受魔女誘惑的也算一種。就這樣看來,也非得天性中勤力者方可修成正果。
《飛狐外傳》中有一結(jié)尾:袁紫衣出家后改名圓性,輕輕念了首佛偈,和雪山飛狐胡斐告別,胡斐本想和她重敘舊情,但圓性不理他,雙手合十輕念佛偈:“一切恩愛會,無常難得久。生世多畏懼,命危于晨露。因愛故生憂,因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p>
簡單來說,就是告誡我們,一切畏懼、憂愁、恐懼都源于愛,因為愛是一種欲望。想跟一個人白頭到老,是一種欲求,你擔心不能成功:兩個人結(jié)合了你又怕不能白頭到老,怕他變心,所以有愛就有擔憂,有愛就有恐懼。如何才能遠離這些擔憂和恐懼呢?沒有別的辦法,只有不去愛,就什么都不怕了,你什么都不愛,你就什么都不怕。
但問題是袁紫衣出家就真能割舍這份愛嗎?借出家的形式和手段來達到修煉的目的,這絕非綠色性格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