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43年7月5日:履帶開始轉動(3)

東線:從哈爾科夫到庫爾斯克 作者:朱世巍


直到激戰(zhàn)一個半小時后,德軍才開始以絕對裝甲優(yōu)勢沖破紅軍的防御。在進攻德軍右翼,第20裝甲師(73輛可動坦克,30門自行火炮)和第6步兵師(加強有第505“虎”式重型坦克營),分別從西面和東面,以上百輛坦克的密集隊形沖擊蘇第15步兵師防線。上午9點,第20裝甲師終于取得了突破,得以向前推進了5公里。該師為此付出了沉重代價,可動坦克數(shù)從73輛減少到了第二天的50輛。德第6步兵師也在20-30輛“虎”的配合下攻入蘇軍陣地。由于2個德國師在兩翼的突破,蘇第15步兵師面臨被包圍的威脅。5日下午,第15步兵師被迫撤退,結果在德軍的追擊下受到很大損失,其第676團一度被包圍,經苦戰(zhàn)后突圍。

蘇第15步兵師撤退的同時,位于其左翼的第70集團軍第132步兵師側翼暴露,也被迫后撤。當面德軍第7、31步兵師趁機滲入第70集團軍右翼4-5公里。

在進攻德軍左翼,德第292、86步兵師,以第653、654營80多輛“菲迪南德”為前導,不斷沖擊紅軍第81步兵師陣地。盡管“菲迪南德”在紅軍雷場中舉步維艱,但還是憑借200毫米的厚實裝甲和超長88炮向前緩慢推進。尤其是在紅軍第81步兵師右翼,德第86步兵師在第18裝甲師的1個團、“菲迪南”和第216突擊坦克營“灰熊”的支援下,沿鐵道撲向波內里。值得一提的是,德軍第86步兵師師長魏德林中將不到兩年后擔任了最后一任柏林衛(wèi)戍司令,成為第三帝國滅亡的直接見證者。

但在1943年7月5日,魏德林卻還在蘇聯(lián)國土內的庫爾斯克突出部,并指揮部隊逼近波內里。為了阻止魏德林,紅軍第13集團軍司令普霍夫向第81師增援了第129坦克旅(65輛坦克)和第1442自行火炮團(16輛)。另外,他把第74步兵師派往德軍第86步兵師東側,準備以該師和第27近衛(wèi)坦克團(21輛KV)切斷沖入蘇軍陣地的德軍側翼。中央方面軍司令部也把第1、13反坦克旅,和第21迫擊炮旅,總計10個炮兵團增援給第13集團軍。

在新增坦克部隊配合下,紅軍第81師當天擊退了德軍的4次進攻。9時30分,蘇聯(lián)飛機也終于姍姍來遲的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第6殲擊航空兵軍和第1近衛(wèi)殲擊航空兵師的戰(zhàn)斗機開始攔截德國轟炸機群,近衛(wèi)第53強擊航空兵團也以6-8機編隊攻擊德國坦克,并首次使用了公斤的空心裝藥炸彈(據(jù)稱可以擊穿60毫米裝甲)。1架伊爾-2能夠攜帶144枚這樣的炸彈,1個大隊可以形成150x150米范圍的稠密殺傷區(qū)。在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的命令下,共有350架飛機(200架戰(zhàn)斗機,150架轟炸機)飛赴第13集團軍上空支援。德第6步兵師師長驚呼:“俄國人使用的飛機數(shù)量在東部戰(zhàn)場前所未見!”

但在庫爾斯克北部空域,德國人依然掌握著制空權。德軍第1航空師當天出動了2088個架次,遠遠超過蘇聯(lián)空軍第16集團軍的1232架次。而且因為蘇聯(lián)預警工作太差,飛行員又迷戀于和德國戰(zhàn)斗機纏斗,以至于德國轟炸機可以輕易闖入紅軍陣地實施轟炸,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地面戰(zhàn)斗中,蘇聯(lián)的T-34也根本無力對抗“菲迪南德”,對方卻可以在3000米以上距離輕易摧毀蘇聯(lián)坦克。面對這種幾乎無法擊穿的鋼鐵怪物,蘇聯(lián)人受到了很大刺激,以至于一度把所有的德國自行火炮都當成“菲迪南德”:恰如會把四號坦克當成“虎”一樣。由于眾寡懸殊,紅軍第81師終于在德軍第5次攻擊下向后退卻。

截至5日日終,德第9集團軍在蘇第13和70集團軍之間15公里正面取得突破,并在第13集團軍防線內推進了6-8公里,逼近奧利霍瓦特卡以北15公里處的蘇軍第二防御地帶。為此德國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根據(jù)莫德爾上報的不完全統(tǒng)計,第9集團軍當天戰(zhàn)斗傷亡達7223人,相當他全部“戰(zhàn)斗力量”的1/10。對莫德爾來說,以如此巨大的損失所換取來的勝利并不顯著。

2、突出部南部攻勢

當莫德爾攻打庫爾斯克北部的同時,曼施坦因也在突出部南面發(fā)起了進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