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 傳教士郭士立:最佳鴉片翻譯(1)

洋行之王 作者:劉詩平


04 傳教士郭士立:最佳鴉片翻譯

印度鴉片產(chǎn)量的增加,愈來愈多的鴉片運到伶仃鴉片基地,中國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鴉片。時緊時松的政府查禁行為,導(dǎo)致鴉片市場價格的暴漲暴跌,競爭加劇又使得鴉片貿(mào)易利潤受壓。

渣甸?馬地臣行成立前后,新的市場行情及運輸條件正在發(fā)生巨變:印度鴉片產(chǎn)量大增,價格下跌;鴉片飛剪船的出現(xiàn),使運到伶仃洋上的鴉片愈來愈多,鴉片商需要尋找和拓展廣州以外的新市場。

為此,渣甸?馬地臣行決心重新拓展馬地臣幾年前探索過的中國東南沿海市場,而“阿美士德勛爵號”(Lord Amherst)剛剛完成中國沿海試探性的貿(mào)易航行后順利回到廣州,更是激發(fā)了渣甸和馬地臣向更遠(yuǎn)的中國東部沿海地區(qū)推銷鴉片的熱情。

1832年2月,東印度公司租用“阿美士德勛爵號”載著棉布和棉紗等貨物起錨北行,調(diào)查中國沿海市場情況?!鞍⒚朗康聞拙籼枴蓖窘?jīng)南澳、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威海衛(wèi),一直到達朝鮮沿海。這艘船上雖然沒有裝載鴉片,但裝載了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東印度公司的林賽,化名“胡夏米”,他身負(fù)的使命是查明這個帝國可以漸次對大不列顛商業(yè)開放最適宜的北方口岸有多遠(yuǎn);另一個是普魯士籍傳教士、醫(yī)生郭士立(Karl F.A.Gutzlaff,又名郭實臘、中文筆名“愛漢者”,1803~1851)。由于會說中文――包括福建話和廣東話在內(nèi)的多種方言,“愛漢者”在此次航行中充當(dāng)翻譯。就在前一年(1831),郭士立剛乘船沿中國海岸北上到達過天津、遼東半島附近。

1832年秋天,渣甸?馬地臣行作出重大決定,即租賃新建造的飛剪船“精靈號”(Sylph,又譯為“氣仙號”)遠(yuǎn)征天津以北。前往陌生的華北地區(qū)推銷鴉片,沒有好翻譯隨行斷難成功。這時,剛剛隨“阿美士德勛爵號”從北方回到廣州的郭士立闖入了渣甸的視野。這位在華傳教多年、娶了英國女子為妻的傳教士,不僅是一位懸壺濟世的醫(yī)生,而且說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能夠請到郭士立擔(dān)當(dāng)此次北行的翻譯,自然是最佳選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