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成為富商巨賈的兩條路徑,也是當時人們常說的從蘇格蘭到廣州的兩條捷徑,即“賬房”和“甲板”。如果說渣甸起家于東印度公司的貿(mào)易船上,走的是“甲板”之路的話,那么,馬地臣則是從倫敦和加爾各答商行的“賬房”中開始學習生意經(jīng),并在廣州走上了成功之路。
馬地臣從加爾各答到廣州做生意的原因,怡和洋行在公司百年志慶的書中這樣寫道:
“某日,他的叔父委托他把一封信遞交給即將啟程赴中國的英國船船長。他忘記傳遞這封信,而且船已經(jīng)開航了。被這樣的疏忽激怒了的老人家,對馬地臣斥責道:‘你最好回家去!’他聽從叔父的話,便去購買了回英國的船票。這時,一位老船長勸他說:‘為何不到廣州去碰碰運氣呢?’于是,他改變了主意前往廣州一試。
“此事好像發(fā)生在1818年,或許發(fā)生在大約與威廉?渣甸在澳門立足的同時,為了趕上從十月持續(xù)到來年三月的茶季提前去廣州?!贝耸碌拇_發(fā)生在1818年。這年6月,馬地臣遇到了過去在東印度公司中印貿(mào)易船上的泰勒(RobertTaylor)。在這位老船長的勸說下,馬地臣來到廣州,以非正式的合伙關(guān)系經(jīng)營生意。
第二年(1819),馬地臣與泰勒一道從事鴉片買賣。結(jié)果馬地臣幾乎破產(chǎn),年長的泰勒于1820年8月亡故,身后負債累累,留下馬地臣獨自面對殘局。不過,隨后鴉片價格的暴漲挽救了他。馬地臣把一批寄售的鴉片賣了個好價錢,從而度過了這段讓他心力交瘁而終生難忘的艱難時期。
不過,對馬地臣來說,好日子很快就要到來了。就在這一年,來自蘇格蘭高地的馬地臣在廣州與來自蘇格蘭低地的渣甸相識。雖然要到幾年之后他們才共同組建公司,合力謀劃,但就在這年之后,他們各自以澳門、黃埔為基地經(jīng)營鴉片,日漸做大,最后逐漸走到了一起。
一個新的世界正在他們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