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jié),和馬蘭頭、薺菜一起上市的還有一種枸杞頭——也就是枸杞的嫩芽。
雨后的枸杞頭采下來一枝一枝的,濕濕的翠,這東西若是讓穿花喜鵲藍(lán)衣服的村姑掐了,挎只小小扁竹籃,在細(xì)雨中的深巷叫賣“枸杞頭來……”實在是動人的風(fēng)景,我似乎聽得見那好聽的聲音,脆而柔,聲音里籠著一層水霧——這當(dāng)然是想象,事實上,我們那里從來沒有這樣的景象,原因無他,這東西太賤了,誰要吃,到田頭水岸盡管掐好了。
我們那里稱枸杞為枸忌釘子,小時自己也曾讀做狗子釘子,以為與狗有關(guān),或者是連狗都怕那像釘子一般的刺——那刺一不小心是會戳到手的。與其他野菜不同的是,枸杞不是草,而是木本的,我莫名覺得此物有聊齋里的氣息。
查考之下,果然不差,且多與狗相關(guān),《續(xù)仙傳》云:“朱孺子見溪側(cè)二花犬,逐入于枸杞叢下。掘之得根,形如二犬。烹而食之,忽覺身輕?!敝苊堋逗迫积S日抄》也記有宋徽宗時形如犬的千歲枸杞。
然而這些還不是最有意思的,真正有趣與嚇人的是西河女子打老翁的傳說?!短綇V記 女仙》記:“漢遣使行經(jīng)西河,于城東見一女子,笞一老翁。頭白如雪,跪而受杖。使者怪而問之,女子答曰:‘此是妾兒也。昔妾舅伯山甫,得神仙之道,隱居華山中。憫妾多病,以神藥授妾,漸復(fù)少壯。今此兒,妾令服藥不肯,致此衰老,行不及妾,妾恚之,故因杖耳。’使者問女及兒年各幾許,女子答云:‘妾年一百三十歲,兒年七十一矣?!钡搅吮彼瓮鯌央[的筆下,西河女子已不再是一百三十歲,而是三百多歲,所打老翁也變成了曾孫,更主要的是,這故事明白地與枸杞扯上關(guān)系,因為西河女子終于透露了神藥之名:“藥有一種,春名天精,夏名長生草,秋名枸杞子,冬名地骨,又名西王母杖,按四時采服之,可與天地同壽?!边@傳說應(yīng)當(dāng)很有些年代了,《淮南枕中記》記有西河女子服枸杞法,極詳實:“正月上寅采根,三月上辰采莖,五月上午采其葉,七月上申采花,九月上戌采子,十一月上子采根……又有花、實、根、莖、葉作煎,或單榨子汁煎膏服之者,其功并同。世傳蓬萊縣南丘村多枸杞,高者一、二丈,其根盤結(jié)甚固。其鄉(xiāng)人多壽考,亦飲食其水土之氣使然。又潤州開元寺大井旁生枸杞,歲久,土人目為枸杞井,云飲其水甚益人也?!痹谖铱磥?,這女子簡直就是枸杞精!西河女子最初應(yīng)當(dāng)是有原型的,這女子對一種植物如此狂熱,即便未入仙班,也算得道了,而且,這也算是人生一大幸福罷。
我們那地方對這東西好像也就是“三月上辰采莖”,摘些嫩頭一吃也就完了。
家鄉(xiāng)的枸杞多生于河岸,掩于雜草叢中,摘時要小心些,一則因為有刺,二則不小心滑入水中的滋味也不好受——不過,相比較薺菜、馬蘭頭,家鄉(xiāng)人對此物似乎并不看重,因其苦澀味多,自己真正吃枸杞頭多的其實是在揚(yáng)州,每到三月,市場上都有這東西賣,紅梗綠葉,很好看,加糖醋生煸,或做成蛋湯,有藥香味,吃完心里會覺得清靜些。
夏秋之季,這東西先是悄悄吐出淡紫的花,不經(jīng)意間便掛了新果,不過比露珠略大些而已,起初是嫩綠的,然后青黃雜糅、黃中有紅,末了忽然就紅通通的,亮爍爍的,有一種生命的飽滿,又有一種通透的美,如玉般潤澤,簡直就是“滴紅”——而此物也尤宜于晨起觀賞,那些頂著露水的晶瑩的紅幾乎讓人屏息,所以自己覺得寫枸杞子最美的還是范成大的這一句——“杞菊垂珠滴露紅”。
小時到底忍不住這美的誘惑,摘了一粒,扔進(jìn)嘴里,一咬除了汁水,都是薄片狀的褐黃小籽,味道有點淡淡的甜,又有些怪,總之自己是不喜歡的,很快便吐了去。
長大后知道其實是好東西,冬令煲湯進(jìn)補(bǔ)時,人家往往會丟些枸杞子下去,飄在湯里一粒一粒的紅,很是可愛,那時搛起枸杞子來,忽然竟覺得并不難吃了,或許是湯鮮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