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帕帕拉茲

半輪秋 作者:鄧高如


近來,有人在報上著文《重提帕帕拉茲》,竭力為1997年戴安娜事件后國人曾一度怒斥過的中國“帕帕拉茲”鳴不平。好像中國的“帕帕拉茲”在報道、炒作名人中還無聊、糟糕得不夠,離開了他們,中國或世界就“少了聲音”。我以為這是一種誤解。

“帕帕拉茲”原本是意大利電影中的一個人名,后來成為西方新聞界專司追蹤名人、偷拍名人隱私的記者的代名詞。

近來,《四川日報》連續(xù)發(fā)表4篇評論,對中國當前追蹤、炒作文藝圈名人的“娛記”給予了嚴肅的批評。兩相一比較,我又發(fā)現(xiàn)所謂西方的“帕帕拉茲”,即中國過去稱為的“小報記者”,現(xiàn)在尊為的“娛樂記者”、簡稱“娛記”的便是!

一說起“娛記”,大凡識過幾個字的當今中國人,對他們的情狀、行藏、品味就絕不陌生了:成天奔忙于演藝圈、影視界和當時當?shù)刈顭衢T的體育賽場,為個中名人寫報道、拍照片,偶爾也干一些雙方有利、牽線搭橋之類的私活。其中,不乏上層次、有水平、寫出高質量報道的大手筆、名記者。然而也確有不少類似舊上海灘無聊小報記者的主兒,常以獵奇的角度、低下的格調、諂媚的口吻、聳人聽聞的標題、粗糙俗氣的文字、賣弄風騷或故作酷相的照片,去報道那些影星、視星、歌星、笑星、球星和節(jié)目主持人的種種生活。比如他們又領了什么角色、獲了什么獎項(芝麻大點的也要渲染一番)、寫了什么“自傳”;新戀了什么朋友、新買了什么別墅、新購了什么小車、新訪問了什么國度;愛吃什么菜、愛喝什么酒、愛穿什么時裝、愛用什么化妝品:深更半夜愛到什么地方;“三圍”是多少、身高是多少、體重是多少、出場費是多少,有多少異性被他(她)的風度、美韻所擊倒,下一步可能演什么角色,可能與誰搭檔、可能與誰結婚、可能何時生貴子麟兒、可能何時拿大獎等等。我不是說明星們的生活不該報道,也不否認名人報道的新聞價值,只是必須說、鄭重其事地說:近些年來這類報道太多了、太濫了,有的太俗了。與其他類別的報道相比,它成了類似相撲運動員那樣的肥胖兒,咋看咋別扭。這不僅很多讀者反感,就是被報道過的不少明星也同樣反感,許多時候對他們的采訪避若瘟疫。而對于“娛記”們同樣應該開展的“輿論監(jiān)督”,譬如明星偷稅漏稅的惡行、道德淪喪的丑態(tài)、粗俗不堪的舉止、質量低下的演出等等,有報道,卻不多、卻不深、卻不了了之!我這里也不妨套用賈寶玉對林妹妹的一句話:“我心疼都心疼不過來,還敢惹怒你!”

中國的“娛記”與外國的“帕帕拉茲”,其實都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在西方,十八世紀,當市場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候,新聞業(yè)也扶搖直上,“帕帕拉茲”便應運而生。它適應了廣大市民讀報、休閑、獵奇的需要,又為演藝和文化業(yè)的發(fā)展充當了“催生婆”,起到了“活廣告”的商業(yè)作用。特別是當后來電影、電視業(yè)的出現(xiàn)、發(fā)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帕帕拉茲”更是走紅,他們的視覺又從單一的演藝圈子擴大到文化、體育、宮廷、朝政等各類明星之中。只要有明星的出現(xiàn),就有帕帕拉茲的跟蹤。

我國的“娛記”是近年來各新聞傳媒(主要是報紙)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紛紛擴版后迅速衍生和壯大起來的。他們的勞動,對傳播信息、活躍版面、爭取讀者、增強報紙的可讀性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娛樂的低層化、表象化、泛濫化,他們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詬病娛記,核心的還是要詬病那些主管娛樂的部門領導、單位領導、行業(yè)領導,只有他們在整體宣傳的思路上,把握住了娛樂宣傳在整個社會宣傳中的比重是多少,娛記該安排多少,哪些娛樂性的內容根本不能報道,哪些內容必須限制報道。如此,帕帕拉茲猖獗泛濫的勢頭才能有效遏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