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9)

說錢 作者:盧曉剛


在前面我說過,北方有很多地方不用錢。北魏鑄錢也很遲,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510年)時才開始鑄錢,稱“太和五銖”。不過這錢的品質(zhì)極其低劣,只在京師地方流通,出了京師,人家不認(rèn)。

15年后,北魏又鑄了一次五銖錢,質(zhì)量就好得多了。

盡管國家有了自己的錢,但到了北魏后期的孝明帝時,仍有許多地區(qū)不用錢。

當(dāng)時的尚書令王元澄匯報說,民間用布帛糧食代錢,多有不便:“用布帛不能一尺一寸地剪開,用糧食則給百姓增加負(fù)擔(dān)?!比嗣裰圆挥缅X,是因為錢幣的供應(yīng)量不足。他建議,應(yīng)該準(zhǔn)許民間放開使用前代的古錢、舊錢。

他這用心是好的,但是沒有估計到效果——只要是個錢就能用,那錢制就太雜了。錢一雜,老百姓不好辨認(rèn),不法分子就該樂了,又是私鑄的好時機(jī)來了!

這之后,私鑄果然如烈火燎原。史書記載,當(dāng)時私鑄的劣錢,“徒有五銖之名,連二銖都不到,薄得比榆莢還甚,一穿繩子就破,放在水上,幾乎不沉。”

民間把這樣的錢叫什么?叫“風(fēng)飄”、“水浮”?。ㄒ姟段簳罚?/p>

還有從南朝流過來的劣錢,像“雞眼”、“綖環(huán)”之類,也都跟著湊熱鬧,就是法令也不能禁止(似今日掃黃之徒然)。

北魏的一部分后來東遷,把都城遷到了鄴(今河北臨漳),改稱“東魏”,不久就被“北齊”取代。

北齊的都城仍在鄴,開國后鑄過一種“常平五銖”,分量很足,是北朝難得的好五銖錢。

可是到了北齊第二代皇帝,私鑄就又猖獗了,僅在鄴城使用的“常平五銖”,就有四種顏色,這中間有三種肯定是偽幣。河南一帶就更甚,過量摻鉛摻錫的假錢公然流行。

北魏還有另一支留下來沒有遷移,也成立了新政權(quán),改叫“西魏”,不過只傳了三代,就被新起的“北周”給滅掉了。

北周的氣勢比較猛,鑄起錢來,下手一次比一次狠。一開始它鑄的貨幣,叫“布泉”,價值是一個當(dāng)五銖錢5個。

流通16年后,又鑄“五行大布”,一當(dāng)布泉十,也就是一個當(dāng)五銖錢50個。

后來又把布泉廢除了,5年后又鑄“永通萬國”,一當(dāng)五行大布十,也就是一個當(dāng)五銖錢500個。

——都是一個規(guī)律,一開始還有所收斂,讓你撲騰個十多年,養(yǎng)肥了,就開始狠狠抽你的血!

不過,北周的皇帝和錢署署長,大概都是極富審美意識的人,鑄的錢非常精美。

它這三種錢,就是現(xiàn)代收藏界有口皆碑的“北周三品”。其中的布泉和王莽鑄的布泉同名,但是很好區(qū)分。想收藏的哥們兒可以記?。和趺У牟既源笠恍?,篆體“泉”字中間的一豎是斷開的。

“永通萬國”就更牛,被公認(rèn)是魏晉以來各種錢中“最牛”的錢。它的外廓非常凸出,錢肉很厚,錢文是一種“玉箸篆”字體,但是又有一點(diǎn)“鐵線篆”的味道,堪稱錢文書法中的極品。

這枚罕見的古代好錢,在當(dāng)今的收藏市場被爆炒,有價無市。有生之年你要是能親眼目睹一枚,那就燒高香吧。

但是,錢的質(zhì)量好,這只能是后世收藏家的福氣。錢大而不足值,則是當(dāng)時人民之禍。這個,我想大家都能分得清了。

把錢命名為“永通萬國”,從北周的本意來說,是想讓這錢不僅能永遠(yuǎn)流通,而且能在許多國家都流通。

想得美呀!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永通萬國”鑄造的第二年(580年),鑄造這個“全球貨幣”的宣帝宇文赟,就因荒淫過度一命嗚呼了(嚴(yán)重透支),年紀(jì)才22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