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劉皇帝,有點像明朝的朱元璋,是個苦出身,坐上皇位后,仍然清心寡欲,車馬不加裝飾,后宮不奏音樂,內(nèi)府不藏財寶,甚至連床腳上的金釘也令人取下,換上鐵釘。他還把當年做工時用的農(nóng)具,都一直保存在身邊,至死不丟。
劉裕的皇帝做到第十年,看看老百姓還是在用東吳流行的各式舊錢,不像個新朝代的樣子,于是決定鑄新錢。
他鑄的錢,是“四銖錢”,比五銖錢略小,但質(zhì)量極高。錢一好,老百姓就不盜鑄了。
這是什么道理?
過去的政府短視,鑄劣錢斂財??墒清X一劣,民間盜鑄的成本就很低,于是大家都來鑄,造成偽幣盛行,與政府的劣錢爭搶地盤。
現(xiàn)在錢的質(zhì)量一好,盜鑄成本高,無利可圖,“故百姓不盜鑄”(《宋書》)。
你看,還是那個問題?!吧狭翰徽铝和帷薄显?!
可惜好日子才過了10年,劉宋與北魏打了一場大戰(zhàn),國力大損,第四屆皇帝上臺時再鑄錢,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新鑄的錢,叫“孝建四銖”,孝建是年號。這錢在陸續(xù)鑄造發(fā)行的過程中,銅料不夠用,政府就采取非常措施,規(guī)定凡是犯罪者可“以銅贖刑”——拿銅來就放人。
錢也越鑄越小,又輕又薄,連輪廓邊都鼓不起來。這下子盜版成本降低了,民間造假者蜂起,紛紛把古錢砸碎,獲取銅料,用來鑄小錢。
錢一摻假就不值錢,物價隨之飛漲。害得政府趕緊貼出告示,頒布了錢幣質(zhì)量標準。
群臣對貨幣政策也有爭論。有的提議,民間私鑄就隨他私鑄,不如對鑄錢者征30%的稅,變非法為合法。有的說,國家完全可以鑄二銖錢,這樣可以省好些原料。當然也有人堅決反對,說這將“貽笑百代”。二銖錢,像什么話!
反對歸反對,一切還得從國力出發(fā)。終于,在永光元年(465年),二銖錢方案獲通過,鑄了“永光錢”,小小巧巧的。
省料了這還不好?民間不法分子樂顛了,緊跟著就仿鑄,鑄出來大批沒輪廓的錢,老百姓稱之為“荇葉”。荇葉,就是浮萍了?!对娊?jīng)》第一首“關(guān)關(guān)雎鳩”里,就曾寫到過它:“參差荇菜,左右流之?!?/p>
你想,錢薄到能在水上漂流,得有多輕!
這可能有點夸張,可是后來劉宋政府還是感覺鑄錢吃力,便又決定開放民間鑄錢,那就更不得了啦。史載“由是錢貨亂敗”,民間盜鑄的劣錢,一貫1000個錢,疊加起來高不過三寸,老百姓挖苦地叫它“鵝眼錢”。
——這還算積了點口德,當時在北方,還有叫作“雞眼錢”的!
雞眼是啥?腳底板的皮膚角質(zhì)層增生,叫做“雞眼”,這叫法大概就來源這種劣錢吧,很像啊。
還有比這更劣的,是一種“綖環(huán)錢”,入水不沉,一捏就碎。這錢可咋用?數(shù)錢都沒法數(shù)??鋸埖娜苏f,十萬錢還不夠一捧呢。
人為了牟利,激發(fā)出來的才智真是匪夷所思。我在這里給大家說說,什么叫“綖(yan)環(huán)錢”。
這是指錢幣的內(nèi)圈被剪去,只剩下“錢肉”和外輪廓的殘幣,一個個像瞎眼睛似的。換言之,不法分子把五銖錢的中心剪掉,只剩下一個外圈,就叫作“綖環(huán)錢”。
剪下來的那個中心呢,也有專門術(shù)語,叫“剪邊錢”或“剪邊五銖”——也是可以用的哦!
有人要問了:那不是很費事,怎么剪啊?不費事,用一種空心圓鑿,一鑿一個,一鑿一個,術(shù)語曰“鏨(zan)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