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文化與愛國主義這兩件事看起來似乎沒有什么聯(lián)系。但是別的國家我先不談,專就中國而論,二者是有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的。這里面包含著兩層意思:一層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或者把范圍縮小一點,在中國傳統(tǒng)的倫理中,愛國主義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層是,唯其因為我國有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這個國家才更值得愛,更必須愛。
先談第一層意思。我要從歷史談起。秦以前渺茫難究詰。這里不談。秦將蒙恬因為御匈奴有功,被當時人和后代人所贊頌。到了漢朝,漢武帝的大將衛(wèi)青和霍去病,小小年紀,也因為御匈奴有功,為當時人和后代人所贊頌。蘇武被匈奴扣壓了十幾二十年,堅貞不屈,牧羊北海之濱,至今還在小說和戲文中傳為千古佳話。到了三國時候,諸葛亮忠于蜀國,成為萬古凌霄一羽毛。我必須在這里解釋幾句。我似乎聽到有人問:諸葛亮這能算是愛國主義嗎?我答曰:是的,是不折不扣的愛國主義。什么叫“國”呢?古有古的概念,今有今的概念。魏、蜀、吳,就是三個“國”,否則家喻戶曉的《三國志演義》為什么叫“三國”呢?過去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我們史學界一些人搞形而上學,連抵御匈奴都不敢說是愛國,因為匈奴是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內(nèi)的某某民族的祖先。在今天看,這話可能是對的。但在古時確是兩國。我們怎么能拿今天的概念硬扣在古代歷史上呢?我的這個解釋也可以而且必須應用到三國以后的中國歷史上去。比如宋代的楊家將,至今還在戲文中熠熠閃光。至于岳飛和文天祥,更是“一片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無人不知,至今在西子湖畔還有一座岳廟,成為全國和全世界人民朝拜的圣地。所有這一切都值得我們深思。我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中國的傳統(tǒng)倫理中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成分,難道這不是事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