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6月15日寫完
羨林按:
偶檢舊稿,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這一篇散文。我的眼立刻亮了起來,簡直像是在陳年古舊的書中發(fā)現(xiàn)了一片幾十年前夾進去的紅葉。時光的流逝好像在上面根本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依然鮮艷照人。我既驚且喜,立即讀了一遍。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文中所寫的印象至今依然鮮明、生動。文中提到了美國大兵,跡近不敬。但是,當時他們確是如此。我留下了這一幅寫照,反映了歷史的真實,難道一點意義也沒有嗎?質之黃偉經同志,不知以為然否?
擴大的日內瓦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著。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目光都集中到這一座世界名城上來。十幾年前,我曾在那里住過。現(xiàn)在我的回憶的絲縷又不禁同這一座美妙絕倫的城市聯(lián)系起來了。
我首先回憶到的就是日內瓦美麗的風光。大家都知道,瑞士全國就是一個花團錦簇的大花園,到處都可以看到明媚秀麗的山光水色,美不勝收,令人目不暇接。到過那里的人,自然會親眼觀察,親身經歷。連沒有到過那里的人也會從畫片上領略一二,聊當臥游。在全世界范圍內,瑞士之美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看來用不著我在這里浪費筆墨加以描繪了。
我只想談一點我的觀察,我的體會。在我們國家里,一提到山水之美,肯定說是“青山”“綠水”。這對不對呢?當然是對的。因為這是我們從實際觀察中得出來的結果。如果有人懷疑的話,有詩為證。用不著到處翻閱,僅就我記憶所及,就可以舉出不少的例證來。唐代詩人韋應物的《東郊》里有這樣兩句話:“楊柳散和風,青山澹吾慮?!崩畎椎摹端陀讶恕罚骸扒嗌綑M北郭,白水繞東城。”杜甫的《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弊钊娴漠斎皇峭鯙车摹洞伪惫躺较隆罚骸翱吐非嗌较拢兄劬G水前。”你看,“青山”“綠水”這里全有了。如果還需要現(xiàn)在的例證的話,那就是毛主席的《送瘟神》。青和綠這兩樣顏色,確實能夠概括中國山水之美。不管是陽朔,還是富春;不管是峨嵋,還是雁蕩,莫不皆然。
然而,談到瑞士的山水,我覺得,青和綠似乎就不夠了。我小的時候,很喜歡看瑞士風景畫片。幾乎在每一張畫片上,除了青和綠之外,都還可以看到一種介乎淡紫淡紅淡黃之間的似濃又似淡的顏色。我當時頗不以為然,以為這是印畫片的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實際上是不會存在的。但是,當我到了瑞士以后,我親眼看到了這一種顏色,我的疑團頓消,只好承認它的存在了。在白皚皚的雪峰下面,在蒼翠蓊郁的樹林旁邊,特別是在小湖的倒影中,有那么一層青中透紫的輕靄若隱若現(xiàn)地浮動在那里,比起純粹的青和綠來,更是別有逸趣。如果有人想把這種顏色抓住,仔細加以分析研究,親身走到山下林中去觀察,那么他看到的只是樹木山峰,“青靄入看無”,他什么也看不到的。
我不懂光學,我不知道這種顏色是怎樣形成的。我只是覺得它很美。對我來說,我看這也就夠了。中國古代詩文描繪山水,除了上面說到的青和綠外,也有用紫色的。王勃的《滕王閣序》里就有“煙光凝而暮山紫”這樣的句子。住在北京的人黃昏時分看西山,也會發(fā)現(xiàn)紫的顏色。但是,這只限于黃昏時分。而在瑞士卻不是這樣。一日之內,只要有太陽,就能看到這一團紫氣,人們幾乎一整天都能夠欣賞這種神奇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