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不是一種有意識的角色轉換和形象重塑,柳傳志都取得了"以進 為退"之奇效。他在完成了一個爐火純青的戰(zhàn)略退卻的同時將自己的接 班人扶上馬背,扛起聯想大旗,而自己則退居幕后指點五虎上將攻城略 地,決勝千里之外。
楊瀾
有人說柳傳志的智慧就是他能夠審時度勢,而且能夠在自己還 沒有糊涂的情況下,已經把后面的梯隊安排得很好,現在當然 有人說這個下面是五家公司也好,五虎上將也好,無非指的都 是這個方面,就是他們都能夠獨當一面了,在培養(yǎng)人材的角度 上來說,聽說你受諸葛亮的啟發(fā)還挺大的,能不能跟我們說得 詳細一點?
柳傳志
我跟我們公司的老退休的同事一起去武侯祠的時候呢,我在 車上發(fā)表敢想,我覺得諸葛亮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就是 在為了達到目的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超人的智慧,但是最后他 沒有達到目的,他的目的實際上是想讓曙國來統一天下,沒有 達到目的的這個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他生命到了盡頭,也就是 說,后面人接不上班,因此培養(yǎng)接班人,怎么樣培養(yǎng)接班人這 是重要問題,諸葛亮不是完全沒有注意,他不是也注意了提拔 姜微,但是方法上,有些問題,方法上有什么問題呢,就是諸葛 亮在提拔姜微以后在書語描寫,他還是事無巨細,都要自己親 自來做。
楊瀾
事必躬親?
柳傳志
事必躬親,而正確的方法呢,實際上應該是由姜微來操作,他在邊 上進行指導,由指令性的領導方式,變成指導性,最后變成參與 性,相連接,最后由他們來做,在邊上看,到那個時候,姜微也能獨 立做事了,這時候你就放心了,你也不至于那么累。因此呢,領導 人過于不放心,要親自去操作,這是個大的問題。
楊瀾
我記得在《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里面是說,凡是罰20 軍棍以上的他都必須親自批閱,真的是鞠躬盡瘁把自己給累死了。
柳傳志
是是是。
楊瀾
但是我想說,一個人當你自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的時候,突然退下 來,讓另外一個年輕經驗不足的人里做,這手癢癢不癢癢,老想行 了行了,我給你說的工夫還不如我自己來干呢,你有沒有這種尷尬 的中間過渡階段?
柳傳志
聯想在這個整理自己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內容的時候呢,把文 化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聯想的思維方式,是文化的一 部分,那思維方式中有幾個特點,有一個就是目的性極強,我 們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先把目的考慮清楚,當我把目的講 清楚之后,我就不會……我就不會手癢,我手癢這個干什么, 我要的是聯想成為百年老店,要以后有長遠的發(fā)展,要他們來 做,我圖這個過程的快樂干什么呢?所以這一點就不會這樣, 所以我就沒有這種感覺。我有這個要求就是說那天跟其他的 同事講,你們在選拔人的時候,要注意一開始做哪個事做的不 合適,你可以去幫一把,然后跟他研究方法,最后由他們提出 來怎么做,你再去指導,如果還不行,你換人,絕不允許自己在 上手,只能是這么做。
楊瀾
就逼著大家,把團隊組建起來。
柳傳志
把團隊建設起來,甚至到后來,就是方案都是由他們自己提,你可以提出意見,進行引導,但是不可以親自提方案。
楊瀾
這其實也是能夠把領導者越來越多的提到一個更高的戰(zhàn)略的 高度,能夠看到大局,就像您說的看一幅畫,需要稍微站的遠一 點,不能湊在面前看,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