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99—2000隱隱雄心(3)

高盛的中國生意 作者:程志云


1999年9月11日,王志東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趕上這班車,因此果斷拒絕高盛,改選摩根士丹利。

當得知這個消息時,摩根士丹利亞洲負責人黎輝心情大悅,冒著臺風從香港飛往加州,接手新浪上市的項目。

高盛感到莫大惋惜。全球總裁親自打電話給新浪高層,希望不要撤換承銷商。高盛亞洲總經理更是追著王志東飛到美國,在門外苦等兩個小時,勸說他收回誠意。但王志東態(tài)度堅決,執(zhí)意如此。

1999年,互聯(lián)網經濟如火如荼,這本應是一場資本與技術的盛宴。但遺憾的是,高盛沒有抓住機會,它不僅被搜狐拋棄,也與新浪失之交臂。丟了芝麻也沒有撿起西瓜,可謂一大敗筆。

2000年,新浪與搜狐先后在納斯達克上市,取得巨大成功。高盛追悔莫及。據說,高盛高層稱,把新浪丟掉,這是高盛在亞洲業(yè)務的最大一次失敗。

盡管沒有中得頭彩,高盛在中國互聯(lián)網大潮中還是撈到了不少好處。

撇開新浪的股份不提,1999年,與新浪談判期間,高盛先后向證券之星、搜房網、阿里巴巴、硅谷動力等高科技公司注入數筆風險資金。這些公司業(yè)績優(yōu)異,表現(xiàn)出色,是當時投資的熱門之選,日后高盛就從這幾筆投資中獲得豐厚收益。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高盛與阿里巴巴的合作。

馬云創(chuàng)業(yè)不久,深感資金匱乏,發(fā)展乏力,決意引入外部投資。1999年8月,經朋友引薦,馬云與高盛接觸,同時還與另一家投行談判。盡管高盛提出的條件相當苛刻,但因為看中其實力和豐富經驗,馬云最終選擇與高盛合作。

1999年底,高盛為阿里巴巴拉來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投資數額雖不大,卻幫助困頓中的馬云渡過了創(chuàng)業(yè)難關,此后阿里巴巴業(yè)績扭轉,并在互聯(lián)網泡沫中獨善其身,高盛也因此大獲回報。[5]2應對世紀之交,高盛所面對的中國,是一個快速變化且難以捉摸的國家。與網絡公司合作的失意不過是一個小插曲,而互聯(lián)網經濟也只是中國大環(huán)境的突出寫照。

1999年,國內經濟形勢風云變幻,比以往任何一年都令人心神蕩漾,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充滿不確定性。新年開始時,政府公布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8345億元人民幣,經濟增長保持7.8%。相比前幾年10%的增長速度,這是一個稍顯低調的數據,意味著經濟從“過熱”轉為“平穩(wěn)”。

這一年,中國經濟爆發(fā)新增長,令人應接不暇。

除了互聯(lián)網公司與股市,最能吸引眼球的是房地產。福利分房在年初結束,乘金融政策東風,中國房地產市場揚帆起航。商品房、貸款、按揭等名詞開始出現(xiàn),“最低零首付,貸款30年”的優(yōu)惠政策催生了熱切的購房需求。

建設部出臺價格政策,推行成本價。北京推出19個房產項目,均價接近6000元人民幣,高檔公寓突破萬元大關。投資性購房起步,比例高達19%,中國人開始把賭注壓在房子上面。中國房地產元年如期而至。

這時,真正敢于投資房地產的投行少之又少,不只因為當時的制度不健全,還在于中美關系反復無常。

1999年5月,南斯拉夫戰(zhàn)局惡化,美國導彈飛入中國大使館,三位中國記者死亡,對此美國人歸咎于地圖老化,遂引發(fā)反美狂潮。憤怒的人群走上街頭,打出“中國不可欺”、“打倒美國”之類的標語,沖擊美國在華機構和公司。

輿論一邊倒,向美國開戰(zhàn),聲音強烈。民族主義和愛國情緒張揚,中美關系急速惡化。

麥當勞、肯德基門可羅雀。美國記者驚恐萬狀,有人在街頭采訪,脖子上掛塊牌子“我是俄羅斯人”。美國商人心有余悸,對本國政府怨氣沖天,但無可奈何之下,開始有人打算撤出中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