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瞇起眼睛,也望了過去:“但絕對地說,這千姿百態(tài)的生動世相也是絲毫未受史學(xué)家粉飾的真實‘歷史’啊――每一瞬間過去,它們就成為歷史。”
森的敏銳觸動了我的神經(jīng),誘發(fā)了我表述的激情:“哦,是??!彩電、音響、時裝、家具、汽車,這些人造的無機物品穩(wěn)定、堅固、精致、耐用,難以分解,永久綿延,它們在時間的流逝中構(gòu)筑起一個相對穩(wěn)固的世界,被物品圍繞的人們因此獲得一種短視的錯覺,仿佛一個勁兒奔波忙碌,大肆攫取金錢和財物,就可以克服心靈內(nèi)在的空虛和惶惑。可是自然界的陽光卻警示我們,一切都是短暫易逝的,物品給予人心的穩(wěn)固也是假象;我們的生命,生機勃勃或安然無恙,無一不是指向一個漸次狹窄、漸次邊緣、漸次消亡的未來……”
森:“所以說,中國古人把‘光’和‘陰’連在一起稱為‘光陰’,這是極為辯證的?!狻汀帯菍α⒌慕y(tǒng)一,‘穩(wěn)定’的反面就是‘流逝’,‘擁有’的反面就是‘失去’?!?/p>
我:“這是不是古人的思維受了太極陰陽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以反面的東西來表達正面東西的極致?”
森:“是的。對陽光的熱愛其實是對現(xiàn)世生命的熱愛,但古人卻把這種積極的情懷變?yōu)橄麡O的感嘆,用‘光陰荏苒’之類的灰色慨嘆來表達對生命的深摯熱愛。”
我:“這么說來,我們喜歡陰天,喜歡黑夜,喜歡遁入歷史,就是以陰沉的方式來表達對生命異于別人的摯愛?”
森:“可以這么說,相對于活潑、外向、追波逐流、周旋人際等熱烈的情感,安靜、內(nèi)向、離群索居、沉湎歷史,也許是更深沉的熱愛生命的方式。”
我:“說來說去,我們還是回到了歷史。”
森:“呵呵,不好嗎?如果沒有歷史,我們每一刻的現(xiàn)在都將變得十分輕薄。正是歷史,使我們扎實地站在了眼前的每一瞬?!?/p>
我:“是的。沒有歷史感的人只活在當(dāng)下,擺出一副輕慢萬物和玩世不恭的姿態(tài),沒有心靈的內(nèi)在秩序和對血脈相承的敬畏。”
森:“歷史的喧嘩鬧騰已塵埃落定,但歷史往往不能就此安息。那些早已亡故的古人,有可能在現(xiàn)代人裝腔作勢的評述中被第二次殺死,或者被供上高高的祭臺,成為復(fù)活的偶像?!?/p>
我:“而且,有些人在古人精神的覆蓋下總以為是自己有品位,他們評述古人時喜歡擺出一副不偏不倚的公正姿態(tài)。”
森:“其實對古人的評述往往暗含陰謀,把隱匿的自我不露聲色地藏進對古人的評述中,他們確信古人不會醒過來盤查他們說過的話?!?/p>
我:“所以,尊重歷史,最好還歷史以安靜,沉落在道德觀念和價值標(biāo)準(zhǔn)之外的無以分辨的安靜?!?/p>
森:“隨著光陰日復(fù)一日的流逝,古人離我們是越來越遠了。”
我:“但古人在我們的記憶中卻永遠定格在遠古的某一瞬?;叵肫饋恚路鹩肋h佇立在汨羅江岸邊,蘇東坡仿佛永遠徘徊在赤壁前……”
森:“梭羅仿佛永遠在瓦爾登湖垂釣,艾米莉?狄金森仿佛永遠安坐在馬薩諸塞州安賀斯特的豪宅里……”
我:“總有一天,我們也會被別人定格在過去的某一瞬,那就是當(dāng)我們死亡的時候?!?/p>
森:“歷史的向前發(fā)展有著無窮的可能性,站在歷史的深處向前觀望,就會發(fā)覺存在于現(xiàn)代世界的我和你――而且此時此刻站在這陽臺上――是由無數(shù)種因緣交織、承接而成的?!?/p>
我:“這么想來,我們難道不應(yīng)該對自己生命的偶然在世感激之至嗎?”
我和森深深對視著,虛化了遠處的滾滾紅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