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讀懂孩子的心(3)

我身邊的家庭教育故事 作者:楊杰


因為我撒嬌耍賴的時刻,已經(jīng)有了記憶,還朦朧記得當(dāng)時的心理活動。所以我很擅長和愛哭鬧的小孩過招。

一、哭是武器。我心里清楚的很,小孩子哭,除了餓了、困了、身體不舒服或者受傷,最常見的就是把哭當(dāng)作武器,逼迫大人就范。這個時候,如果像我奶奶一樣,不加識別地支持,就會越來越嬌氣,凡事都要挑戰(zhàn)規(guī)則,很難纏。

二、對哭鬧的免疫力。后來,我再遇到像我當(dāng)初一樣欠揍的小孩,當(dāng)他提出不合理要求,不論怎么哭鬧,我都不會答應(yīng),心里還很得瑟地想:你玩的把戲,姐姐我?guī)资昵熬屯孢^,哼!倒也不會真的揍他,我向來反對武力解決問題。小孩子的招數(shù)有限,讓他都使個遍,如果他見怎么都難以達(dá)到目的,才舍不得那么多眼淚呢!

三、第一逆反期。一般說來,從兩歲到五歲之間,孩子處于第一逆反期。這時候的小孩通常逆反心理很強(qiáng),故意反抗,執(zhí)拗,任性,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不聽話。這時候的孩子很喜歡說“不”,對某件事情也會固執(zhí),比如要求爺爺喂飯,換個人就不行。

3.“群魔亂舞”

有一年端午節(jié)過后的星期天,雨后初晴,空氣清新,我?guī)畞韨€孩子去山上采野花,所有的孩子一起動手,不一會兒就采了一大束,我們樂呵呵地回去,找了個大瓶子插起來,正得意呢。忽然有人來報信:可不得了了,你大奶奶過世了!是意外,我們都沒想到。

我讓妹妹帶著這群孩子在家里,我去看了大奶奶最后一眼,并在那邊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快到中午的時候,我回去給這些孩子做飯。

剛進(jìn)院,就見妹妹的表情不對,她擰著眉頭很不耐煩:你快看看這些孩子吧,說誰也說不聽!

我進(jìn)屋一看,呵,那場景只能用“群魔亂舞”來形容:房間里只要他們能拿得動的,都成了玩具,包括枕頭、枕巾、毛毯、沙發(fā)墊、瓶子、剪刀、螺絲刀之類的東西,正互相打著玩呢,見我進(jìn)來,都楞在了那里,面面相覷,手里還拎著那些東西。房間里亂到了極點。

我來個先聲奪人:哎哎哎,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都反了是吧?我環(huán)視了一周,孩子的眼神里只有尷尬,沒有恐懼,他們知道我不會打人。

我見到腳下扔著一塊枕巾,就拍拍離我最近的小孩的肩膀,指著那塊枕巾問他:這個是你扔的,對不對?他搖了搖頭,我繼續(xù)問:那你告訴我,是誰扔的?這個孩子現(xiàn)出了為難的神色,我知道他怕“供”出同伙,別的孩子怪他,也怕我責(zé)怪。我提高聲音對所有孩子說:既然已經(jīng)玩了,我也就不責(zé)怪你們了,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誰拿的東西,誰把它放回原位。我再問身邊的孩子,他指了指另外一個小哥哥,我又和顏悅色地問那個孩子是不是他拿的,他點頭承認(rèn)。有了這個開端,其他的孩子也就沒了顧慮,最后所有的孩子都確認(rèn)好自己拿的東西。

在復(fù)原位之前,我先做了個檢討:這個事情也有點怪我,是我沒有說清楚家里哪些東西可以玩,哪些不能。那我現(xiàn)在來告訴你們吧,枕頭、枕巾、毛毯不能玩,這些是睡覺時候要用的,不能弄臟,弄臟了就得洗,你們還是小孩子,洗不動,就得大娘來洗,你們舍得累著大娘嗎?孩子們搖頭。我繼續(xù)說,剪刀、螺絲刀這些東西,很容易扎到人,無論是扎到自己還是別人,都很疼的,所以要小心,不能當(dāng)玩具玩,如果你想用,要和我說,要是不小心剪掉個手指頭,那可麻煩啦!我故意說得夸張,孩子們笑起來,氣氛也跟著輕松起來。最后,我告訴他們哪些東西能玩,但玩過之后要放到原來的地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