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有句非常有名的廣告詞:“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賣的是一種據(jù)說可以促進小兒食欲的口服液。該產(chǎn)品為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企業(yè)賺進了第一桶金,而且是很大的一桶金,小企業(yè)迅速變成大企業(yè),最終企業(yè)及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都名揚天下――這反證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不愛吃飯的小兒太多了。
孩子不愛吃飯在當下成了許多家長最為頭痛的問題之一,我見過不少為此憂心忡忡的家長,他們?yōu)榱撕⒆映燥堈媸琴M盡了心思,用盡了各種方法。
我記得在圓圓一歲八個月因為肺炎住院時,同一個病房里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總是不好好吃飯,一小碗飯得吃一個多小時,幾乎每一口都要費一番周折才能吃進去。他媽媽、爸爸和奶奶每天為孩子吃飯用盡了招數(shù),連哄帶騙,軟硬兼施,一會兒承諾給他買什么東西,一會兒夸他多么好,一會兒又大聲訓斥要求他必須張開嘴,整個過程讓人看著都痛苦。
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想著法地折騰人,以便延緩家長對他的逼迫。他先要媽媽喂飯,讓爸爸和奶奶出去站門外;媽媽剛喂兩口,讓媽媽出去,要爸爸進來喂。一頓飯就這樣讓三個大人走馬燈似地不停地出出進進。他每頓飯都在提條件,不斷創(chuàng)新著折騰人的方法。把自家人折騰完后,看到別的小朋友玩某個玩具,就要求馬上給他也買那個玩具,否則不吃飯,第二天買都不行。他的父母就向別的小朋友借玩具,可每個玩具拿到手上一小會兒就厭倦了,就要換新的,他父母就不停地向別的小朋友借玩具。有的小朋友不愿把玩具給他,小男孩就更變本加厲地以不吃飯來要挾父母,他的父母于是厚著臉給別的小朋友做思想工作。而小男孩拿到父母討來的玩具,不得不張嘴吃飯時,宛如對手中的玩具有仇,趁大人不提防,就要扔到地上,所以他總是攪得病房不得安寧,惹得別的孩子大哭。等我們這個病室里的玩具他都玩過一遍后,他父母就開始到隔壁兒童病房給他找玩具,又惹得別的房間的孩子大哭。
我終于忍不住對孩子的媽媽說,孩子生病期間胃口不好,不想吃飯是正常的,大人不也這樣嗎?強求孩子吃飯可能對他反而不好,順其自然比較好。這位媽媽不愛聽我這樣說,她說,她兒子平時就不好好吃飯,正是因為不好好吃飯,身體素質(zhì)差,經(jīng)常生病?,F(xiàn)在生了病,想恢復就得吃飯啊,要不哪兒來抵抗力呢。
她的兒子看起來確實面黃肌瘦的。我憂心忡忡地想,他們一直這樣做下去,孩子不但胃口好不起來,道德品質(zhì)恐怕也要被損壞了。
吃是人的一種天性,它怎么可能需要費那么大力氣去讓孩子張嘴呢?
許多為孩子不好好吃飯而發(fā)愁的家長不去思考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我國五、六十年代,包括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哪里聽說有不好好吃飯的?那個時候家里孩子多,哪個孩子需要追著喂飯?只要有吃的,哪個孩子被餓著了?八十年代以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后,社會經(jīng)濟生活越來越好,為什么孩子們會不約而同地厭食?
美國著名兒科醫(yī)生、心理學家本杰明 斯巴克先生對這一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說,“為什么有那么多孩子吃不下東西?主要原因是喜歡催逼孩子吃飯的父母也不少”――這句話把事情解釋得很清楚,孩子不喜歡吃飯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長太在意孩子的吃飯,在這個問題上太強求了。孩子的正常食欲被當下物質(zhì)和時間都比較充裕的大人好心地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