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 不做穿西裝的野人(1)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作者:尹建莉


電視上看到一個討論要不要打孩子的節(jié)目。當(dāng)“主打派”和“反打派”進行辯論時,我覺得,這個話題放到這里討論,本身就是個應(yīng)該羞恥的事情――如同一百年前討論要不要一夫一妻制,女人要不要纏小腳一樣――既然能成為一個觀點相佐的辯論話題,說明當(dāng)下社會仍泛濫著對“打孩子”惡俗的麻木和容忍。

人類文明傳承到今天,農(nóng)業(yè)不會退回到刀耕火種,軍事不會退回到弓箭斧頭,醫(yī)學(xué)不會退回到巫神法事,只有家庭教育動輒退回到野蠻粗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不同家庭的孩子,由于他們父母教育觀的不同,他們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有著從原始到文明的巨大差異。

打孩子是一種陋習(xí)和惡習(xí)。一個用武力征服兒童的成人,無論財富多么豐厚,地位多么顯赫,學(xué)問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現(xiàn)。這一瞬間,你以為自己強大而正義,其實是缺少理智,恃強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從體力上給自己找平衡――在愛的名義下施暴,此時此刻你的行為如此粗野,不過是個穿西裝的野人。

人們都說現(xiàn)在的孩子嬌生慣養(yǎng),以為孩子們整天被蜜糖腌制著,實際上我國兒童教育中家庭暴力現(xiàn)象非常嚴(yán)重。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xué)兩位教授對“家庭體罰子女現(xiàn)象”進行了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近2/3兒童曾經(jīng)遭受過家庭暴力。在接受調(diào)查的498名大學(xué)生中,54%的人承認(rèn)自己在中小學(xué)階段經(jīng)歷過家長的體罰,而體罰形式中父母動手打人的占到88%。

在弱者面前,最能流露一個人的真性情。許多人,他們在單位、在朋友中表現(xiàn)得謙和并富于教養(yǎng),唯獨在他們最親愛的孩子面前,不自覺地流露出粗野。

有一對夫妻,都是我的老鄉(xiāng),倆人都在北京知名企業(yè)工作,是真正的“白領(lǐng)”。我們兩家的孩子差不多大小。他們一直不能接受的是,他們的兒子為什么那么不成器。我們在一起時,他們總是嘆息自己孩子成績差,自律性差,脾氣暴躁,羨慕我有個好女兒,說他們命不好。我知道他們經(jīng)常很輕率地打罵孩子,總是勸他們不要那樣對待孩子,并告訴他們孩子稱不稱心,不是抓彩票碰運氣得來的,孩子是教育出來的。他們卻總是很不以為然,認(rèn)為我站著說話不腰痛。

有一次和女老鄉(xiāng)聊起孩子們小時候的事,她說她的兒子從小不聽話,很小的時候,到商場亂要東西,不給買就躺地上哭,不起來。她忿忿不平地說:“光因為這事,不知打過他多少次!”既然是“不知打過多少次”,說明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孩子雖然因為這一個問題吃了很多苦頭,可一直沒得到一個正確的觀念,沒形成理性,在屈服和反抗間始終沒找到出路,孩子被搞糊涂了。

兒童身上屢屢不能夠解決的問題,背后一定有家長教育方式的問題。打罵是家長們最常用且運用得最得心應(yīng)手的一種方式,可它也是最沒效,最具破壞性的一種。

每個孩子都有“不聽話”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的“不聽話”,都不需要用打罵來解決。

孩子進商店亂要東西的事我也遇到過。記得圓圓在三、四歲時,有一次她和我到超市,她要買一種加了很多色素的飲料??赡苁撬吹絼e的小朋友喝這個,而這是我堅決反對的。我很肯定地告訴她這個不能買,不衛(wèi)生,無論什么時候都不可以喝這個。她當(dāng)時為此很生氣,不肯離開那個地方,最后干脆躺地下哭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