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點頭說,對對對,是這樣,可這是為什么呢?
我說,這里面有一個問題,兒童不是一塊石頭,成人刻刀所到之處留下的,并不完全是雕刻者單方面的想法。假如一定要把父母比喻為一個雕刻師,那教育這種雕刻所留下的痕跡則是雕刻與被雕刻雙方互動形成的。作為雕刻者的父母如果看不到這種互動性,漠視兒童的感覺,以為在受教育方面,兒童就是塊沒有彈性的石頭,刻什么樣長什么樣,那么一塊璞玉在他手中也會變成一塊頑石,或一堆碎料――看不到這種互動性,就談不上尊重兒童。不尊重兒童最典型的一個表現(xiàn)就是對孩子管制太多,也就是指導或干涉太多,孩子的許多正常生長秩序被打亂了。
朋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接著說,從你的陳述中我可以感覺到,這位家長確實很用心,但實際上她的行為里教育要素很少,更多地是“指令”和“監(jiān)視”。指令和監(jiān)視是教育嗎?不是!教育如果這么簡單,每個家長都可稱心如愿,世界上就不會再有恨鐵不成鋼的悲嘆了。指令和監(jiān)視的主要成分就是管制?,F(xiàn)在家家基本上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們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去管理孩子。而且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兒童教育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所以每個做父母的在開始時都鉚足了勁,要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但兒童教育是件最重藝術,不重辛苦的事。只有那些注重教育藝術的人才會把孩子教育好。瞎用功,亂用力,只會把事越做越壞――這可以解釋你這位同事的孩子為什么會每況愈下。
我接著分析這位媽媽,她在孩子面前其實一直扮演著一個權威的角色,因為只有權威才有資格對別人進行不間斷的指令和監(jiān)視。而就人的天性來說,沒有人喜歡自己眼前整天矗立一個權威。所有對權威的服從都伴隨著壓抑和不快,都會形成內(nèi)心的沖突――孩子當然不會對這個問題有這么清楚的認識,他只是經(jīng)常感到不舒服,覺得做什么事都不自由,常不能令大人滿意,這讓他感覺很煩。于是他慢慢變得不聽話,沒有自控力,不自信,笨拙而苦悶。所以,家長一定要對“過猶不及”這回事有所警覺,不要在孩子面前充當權威(盡管是以溫和的愛的形式出現(xiàn))。一個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會逐漸從權威家長手下的“聽差”,變成自身壞習慣的“奴隸”;他的壞習慣正是束縛他的、讓他痛苦的桎梏。不是他心里不想擺脫,是他沒有能力擺脫。我們成人不也經(jīng)常有這種感覺嗎。
朋友說,是啊,經(jīng)你這樣一分析,覺得真是這么回事??磥硪院笠俟芎⒆印?/p>
我點頭說是這樣,所以,我們可以把上面的想法總結為一句話:“不管”是最好的“管”。
朋友笑起來,說這句話總結得太好了,并說自己在教育孩子中要記住這句話,也要告訴她的那位同事記住這一點。我說,你可以對你的同事講講這句話,但不要期待她一定能接受。我對不少家長講過,不知為什么,一些家長一聽“不管”這個詞就反感。
看朋友有些驚訝,我對她講了下面一件事。
前幾天遇到一位父親訓兒子說,我小時候家里孩子多,你爺爺奶奶忙,誰管我啊,我能走到今天,不就是靠自覺嗎。我和你媽媽對你多關心,每天花那么多時間陪你學習,你卻一點不懂得努力,你怎么就那么不自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