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視線從幾箱考古資料移到可說是家徒四壁的空曠房間,又從學校原來配置的幾件簡陋家具回到那幾箱考古資料上。我們清楚,這個清貧的教授之家,這些年有限的收入大多花在西沙、南沙考古上了,每一次都是為了搜集、補充考古資料。那個時代,國家的財力似乎還不是很堅挺,學校科研經(jīng)費明顯不足,用到考古這類冷門學科上的更是少得可憐。而像論證西沙、南沙主權的學術研究,屬于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大課題,說起來誰都應當關心和支持,具體落實到應該由哪個部門承擔、哪個單位出資就非常模糊不清了。社會上雖然時興拉贊助,但贊助者也都講功利,很少有人愿意贊助這般"吹糠不見米"的項目。然而,這樣一個大題目,顯然是一個獨臂教授的肩膀難以承受得起的,這個僅靠微薄工薪收入維持日常開支的家庭實在有些勉為其難。
張雪慧女士大概看出我們心之所思,瞧著我們坐的已經(jīng)有些搖晃的椅子,有些不好意思說:"這些年家里的有限積蓄都花在西沙、南沙考古上,沒有置辦什么像樣的家具,給客人坐的椅子也只能將就。"王教授深情地看了夫人一眼,對我們說:"每次去海南,她非讓我坐飛機不可。臨上飛機還把衣兜里的錢全掏給我,說是出門事事難。"他夫人趕忙說:"他之所以舍得享受坐飛機的奢侈,只是為了節(jié)省和積存一點體力,好去應付在南海漂泊的日日夜夜。"幾句情真意切的家常話,使我們很快同這個家庭熟悉了,并從仰慕這位帶有傳奇色彩的獨臂教授轉化為對一位高尚學者的敬重。
很快,中央電視臺的采訪車來了。攝像機打開,話筒遞過來,央視記者連珠炮一般發(fā)問:"您為何不顧身體病殘多次深入西沙、南沙考古?""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能證明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嗎?"王教授在攝像機前頓時病容、病音全無,他將從南海帶回的秦漢陶片、唐宋銅幣和明清殘瓷,一一展示在鏡頭前。從他已被癌細胞侵蝕的肺腑中吐出來的每一句話,都飽含拳拳赤子之情,讓每一個在場的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
筆者第二次見到王恒杰,是在1995年5月2日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頒獎大會上。香港作家王業(yè)隆的那篇報告文學,參加《 中國海洋石油報 》與《 人民文學 》雜志社聯(lián)合舉辦的"我愛藍色國土"征文比賽。經(jīng)文學界享有盛名的幾位評委投票表決,一致認可頭等獎非《 南沙中國魂 》莫屬,還決定邀請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都來出席頒獎大會。王教授為參加這次旨在喚醒國人藍色國土意識的盛會,特地推遲了赴海南籌備建立南海區(qū)經(jīng)濟文化研究所的行程,海南省已經(jīng)給予他考古工作以高度的重視,將考證和研究南海諸島的歷史納入到了海南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范疇。與會朋友得知這一消息,無不為之感到欣慰。有人還用了詼諧口氣:"南??脊沤K于可以擺脫個體戶的窘境了,獨臂教授從此不再孤獨。"王教授有興奮,也有隱憂,他大概已經(jīng)覺出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可需要做的事情是那么多。他悄悄告訴我,開完這個會,馬上得趕往海南,害怕身體一旦徹底垮了,會耽誤研究所的建立。他還提出,想去海洋石油鉆采平臺進行考察,因為南沙對國家和民族的價值很大程度體現(xiàn)在那兒豐富的油氣蘊含里。我非常贊成他的這個想法,答應一定會做出妥善安排,幫著推動這一課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