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讀者注意玄宗此時的表現(xiàn)。一個皇帝,只憑妃子的一次哭訴便要廢立太子,要么是老糊涂了,要么是太獨斷了。而宰相的反應(yīng)也頗耐人尋味。
張九齡反對廢掉太子,而另一名宰相李林甫表面上不吭聲,私底下卻對宦官說:“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蔽浠蒎苍谠紫嚅g活動,秘密派人對張九齡說:“有廢必有興,公為之援,宰相可長處?!钡珔s遭到了張九齡的拒絕。
其實,相同的情節(jié),甚至相同的話在玄宗的爺爺高宗時就曾發(fā)生過。
想當(dāng)初,高宗為了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曾偕武則天到宰相長孫無忌家求情,卻遭到長孫無忌的拒絕。高宗無奈,只得尋求另外一些宰相的支持。當(dāng)兼有功臣、武將和一般地主三重身份的宰相李勣進見時,高宗問他,我要立武昭儀為皇后,褚遂良反對,這件事難道就這樣了結(jié)嗎?李勣回答說:“此陛下家事,何必更問外人?!保ㄟ@和李林甫的回答幾乎一字不差)。最終,受長孫無忌支持的褚遂良被貶,王皇后、蕭淑妃同時被廢為庶人,武則天則被立為皇后。
張九齡雖然沒象褚遂良那樣被貶,但過了沒多久就下臺了。隨著張九齡的下臺,宰相制度遭到了徹底破壞。
武惠妃可能是唐朝最倒霉的妃子,可憐她當(dāng)初處心積慮想把兒子壽王瑁扶上皇位,結(jié)果兒子皇位不但沒撈著,媳婦楊貴妃還被唐玄宗給霸占了。
唐王朝危機的另一個表現(xiàn)就是太子的隨意廢立。
唐高祖李淵以李建成為太子,是遵循了立嫡以長的原則,但從李世民被立為太子起,這個原則就經(jīng)常遭到破壞?;蛞怨?,或以寵,或以母,無一定之規(guī),玄宗本人就是以誅韋后之功被立為太子的。開元時期政治安定,按理應(yīng)該先立嫡長的。但玄宗的皇后王氏無子,長子琮因打獵時面部破相而沒被立為太子。被立為太子的李瑛,是玄宗的第二子,開元三年被立為太子。李瑛的生母趙麗妃,本是伎人,善歌舞,是玄宗為潞州別駕(相當(dāng)于今天山西長治軍分區(qū)司令)時所納,頗得玄宗寵幸。李瑛雖是二子,有長不能立而立其次的意思;但主要還是以母寵而得立。
公元736年四月,距張九齡下臺還不到半年,太子瑛終于被廢,鄂王瑤、光王琚也同時被廢,三人并賜死于長安城東驛。
像太子瑛這樣為維護自己的太子地位,而企圖對受寵兄弟采取行動的事,在唐代不是第一次。想當(dāng)初,唐太宗寵愛魏王泰,太子承乾為保全自己就曾謀殺魏王泰。太宗雖然也把承乾廢為庶人,但他處理的原則,是要把他們保全下來。而玄宗一氣之下,三人同時賜死。一日而殺三子,這在唐朝皇帝中是絕無僅有的。
三位皇子死后,本以為勝券在握的壽王瑁因母親武惠妃不久因病去世而失去了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更倒霉的事還在后面,武惠妃死后還不到四年,玄宗就把自己的兒媳婦壽王瑁的妃子楊玉環(huán)納入宮中,據(jù)為己有??蓱z武惠妃當(dāng)初處心積慮想把兒子扶上皇位,結(jié)果兒子不但皇位沒撈著,兒媳婦還被玄宗這個當(dāng)初十分鐘情于自己的男人奪了去。玄宗的無情無義可見一斑。
實際上,無情無義的不只是唐玄宗。比較一下漢朝、唐朝、清朝三個曾出現(xiàn)過封建“盛世”的時代,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驚人的規(guī)律:三個盛世皇帝都長壽,三個人都曾廢太子。漢朝的漢武帝曾以“謀反罪”殺掉太子,清朝的康熙皇帝也以“居心叵測”為由兩度廢掉太子。其緣由不過是皇儲已成年,而老皇帝又不愿退位罷了。三人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