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晴,下午轉(zhuǎn)陰,風(fēng)夾裹小雪。
清晨醒來,聽到帳篷外有“咕咕咕”的叫聲,嗯?雪雞媽媽領(lǐng)著小雪雞到營地來覓食呢!
ABC一側(cè)是冰川融化而成的冰湖。
汪建:“近年科學(xué)家開始關(guān)注一個新問題:十萬年前或者幾十萬年前,可能有一些惡性傳染病流行。當(dāng)冰河期到來,病毒就被冰封保存。全球變暖之后,它們很可能會被釋放出來,而今天的人類對這些疾病一點準(zhǔn)備和防疫能力都沒有,很可能面臨一場大災(zāi)難。現(xiàn)在,越來越多科學(xué)家開始關(guān)注這種災(zāi)難的可能性,試圖通過對地下深層冰或土壤樣本的分析,尋找預(yù)防和應(yīng)對方案……”
汪建把老王等人拉出營地,興致勃勃地,又要普及什么新奇的研究呢?哦,一處薄冰覆蓋的水洼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水藻。旁邊冰冷的巖石上,也有生命繁衍――似乎是一種苔蘚。耐寒、耐缺氧、耐低氣壓的生物!
巖石上生長著的苔蘚,靠什么做營養(yǎng)呢?不能僅僅是空氣吧?叫不上名字的紅色苔蘚,猜測是生存在富含硫的環(huán)境中,黑色的一種呢?
高原的簡單生命,頑強(qiáng)生存。
汪建跟身邊的金飛豹解釋:“你們騰沖地?zé)釡厝镉幸环N嗜熱菌,八年前,我跑那兒去,在86攝氏度的水里撈出來一把研究,發(fā)表了一篇文章?!?/p>
老王:“你們就弄了兩勺,然后什么都不管了?”
汪建:“是?。⊥炅嗽僖豢?,美國人也作了同樣的研究,申請了專利。高溫環(huán)境中找到的嗜熱菌,用于工業(yè)化生產(chǎn)。在波士頓,靠這種細(xì)菌辦了個公司,不得了……。看到這個,我們腸子都悔青了。嘿嘿。所以我昨天特意拉上洪海過來找找,會不會有特別適合低溫環(huán)境生存的生物呢?我記得昨天看到一塊顏色特別綠的東西。洪海,是在那邊嗎?”
洪海手指眼前:“對,就在那兒。”
綠色苔蘚被包裹在冰里,汪建把苔蘚連冰塊敲出來:“你們看這種苔蘚的生存環(huán)境,從晚上到中午,至少有16~18個小時是在零度以下?,F(xiàn)在是12點,地上還有冰,等冰化開,大約是一兩點,到傍晚七八點又凍上了,但它還是活得這么頑強(qiáng)。這其中一定有代謝上的特殊性――我猜可能是某種酶的作用。如果能找出這種基因,運用到化工上,就可能造出耐寒性強(qiáng)的材料來?!?/p>
小心地將冰塊敲開,取出里面的綠色苔蘚……
策劃師金飛豹搓搓手:“照這道理,我看是用來制成抗凍傷藥品的材料!”
汪建:“那不好說。反正就像它這樣的,基因圖譜也就是200~300萬個堿基,以華大現(xiàn)在的能力,要測序出來并不是很難?!?/p>
“測序”是汪建三句話不離的本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的大樓,測序中心密密麻麻的電腦排成龐大矩陣,每天開動,上千位科研人員忙忙碌碌――眼前一幕既像一家科研機(jī)構(gòu),又多多少少有點勞動密集型工廠的味道。1%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水稻、家豬、家雞、家蠶基因組……在基因測序方面,華大取得的成績斐然。
2002年,華大獨立完成了超級雜交水稻父本秈稻“9311”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這是繼人類基因組之后完成測定的最大基因組,也是迄今測定的最大植物基因組?!犊茖W(xué)》雜志曾用14頁篇幅介紹這項成果。
秈稻是世界上種植面積最廣的水稻品種。袁隆平院士研究試驗得到的超級雜交品種“中國雜交水稻”,單產(chǎn)量比其他水稻品種高20%~30%,所使用的母本是秈稻、粳稻、爪哇稻雜交而得的“野生雜交稻”,其父本即“秈稻9311”。在這次測序中,華大改進(jìn)工藝,所采用的“霰彈槍法”成本只相當(dāng)于國外同行的1%,并使我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具有全面測定和分析大型全基因組能力的國家――這以后汪建有膽氣拍胸脯,宣稱華大是“世界第二,亞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