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訓導主任就毫無表情地打發(fā)她走開。也許,訓導主任只是試探她一下,但栩栩卻漲紅了臉。她覺得被冒犯了,但又不知怎樣說出來。她整天也揮不去那腰身被硬物觸碰的感覺,但那明明不過是一根藤條,又不是他的手,那又怎算被侵犯呢?可是,對人物來說,手和作為手的藤條又有甚么分別?給一個男人的藤條或手碰過為甚么又會產生這樣的委屈感?
栩栩后來把這件事和媽媽說了。栩栩媽媽很忙,而且總在晚上才開始出外工作,但間中也會在栩栩下課回家之后和她出外上班之前有短暫的見面和交談。不過,她們從不一起吃晚飯,通常媽媽給她準備好吃的東西就會出門,有時候甚至只是留下買晚飯的零錢。栩栩和媽媽說話的時候,媽媽總是在衣柜鏡子前挑衣服。媽媽的衣服很多,而且都是鮮艷奪目的,但栩栩從不知道媽媽干甚么工作要穿這樣夸張的衣服。那些衣服尺碼非常大,因為媽媽像河馬一樣肥胖。栩栩從未見過真正的河馬,但她卻想到這個比喻,而且彷佛了解河馬的肥胖程度。如果問她河馬有多胖,她會答,像媽媽一樣胖。這不失為獲得知識的方法之一種。奇怪的是栩栩卻是非常地瘦,和媽媽沒有半點相像之處。有時候她也會想象,自己老了會長得像媽媽一樣胖,或者媽媽年輕時曾經和自己一樣瘦,但兩者同樣不可思議。她也沒有媽媽年輕時的照片或甚么作證據。媽媽也從來不說關于工作的事。這屬于栩栩從來也不知道的事情之一。也許是從來沒問過,也許是問過而得不到答案,又或許是忘記了答案。她好像忘記了很多事情,例如從前自己究竟是怎樣和媽媽相處。她怎樣也想不起媽媽照顧自己,帶自己去玩的片段,想不起自己的童年。她和媽媽好像才相處了一個月的時間,和她上學的時間相等。有時候栩栩不禁覺得,自己不過是寄養(yǎng)在這家里的。媽媽似乎沒有做過甚么一個媽媽該做的事。但問栩栩一個媽媽應該做些甚么,栩栩又說不出來。所以,結果一切問題也不是問題,因為栩栩不知道問題在哪里。也許,這樣對她來說好些。栩栩不知道,她畢竟是個徹頭徹尾的人物,而人物和真人不同。真人必定有過去,無論她記得與否,但人物卻不一定。沒有交代的記憶和經歷,也可以等于并未發(fā)生。這是人物法則之一。同理,只要一經說出,就等于發(fā)生了。這是頗為神奇的情況。
媽媽聽栩栩說到訓導主任的事,反應卻出乎意料地強烈,不停追問著:他碰了你嗎?他怎樣碰你?碰了哪里?栩栩再三把事實復述,媽媽卻好像還是聽不懂似的,甚至吵著要到學校找那人算賬,又嚷著轉校甚么的。從媽媽的反應,栩栩猜想母性的一項表現(xiàn)就是為著女兒有沒有給人碰過這問題而發(fā)狂。但給碰過是甚么意思呢?就是那種委屈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