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選讀物的困難

吾意獨憐才:五常談教育 作者:張五常


二 三年一月四日 做大學生時 尤其是研究生那段日子 我選讀物所花的時間比讀的時間還要多。不是選什么武俠小說或詩詞之類的讀物 純?yōu)橄硎芏x的那一類 而是選與自己追求學術(shù)知識有關的。

人類積聚下來的知識說少不少 但說多也不是那么多。后者是指一門學術(shù) 而一門學術(shù)之內(nèi)的專題 其知識真的不是那么多。當然 任何一項專題 有關的書籍及文章數(shù)以百計。其中大部分是人云亦云 你抄我的 我抄你的 沒有什么深度 創(chuàng)意更談不上。數(shù)以百計的讀物 低下的可以誤導 中庸的讀之無益 中上的花時間不一定有所值。充其量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有啟發(fā)性 值得讀之再三。

曾經(jīng)說過 六十年代我讀過很多書。然而 絕大部分我只是翻閱 走馬看花 一天可翻十多本 看看哪一本之內(nèi)的哪一章或哪篇文章值得細讀。說實話 在一個專題之內(nèi) 值得細讀的通常不出兩三件 最多也不過一掌之數(shù)。經(jīng)驗所得 是細讀一件精品的收益 遠比博讀百件人云亦云的為高。例如關于利息及其理念 只細讀費雪的《利息理論》開頭的一百五十六頁就足夠了。

說細讀 是不讀則已 一讀驚人。細讀是一項大投資。時間 精力與排山倒海的投入 沒有嘗試過的不知其苦處。想當年 讀弗里德曼《價格理論》的第五章 那關于成本與供應曲線的 細讀幾遍 突然發(fā)覺弗氏說商人爭取的是“非合約的成本” 大有新意 于是從頭細讀幾遍。之后又發(fā)覺弗氏說 壟斷者面對的需求曲線是他的平均成本曲線 若有所悟 又要從頭細讀幾遍。

上述的細讀 重點不單是明白內(nèi)容 而是要找尋作者的推理思維。明白內(nèi)容而不明白作者怎樣想 不是真正的明白。這解釋了為什么認真地讀書是那樣大的投資 也解釋了為什么思想平庸之作不值一讀。迅速地翻閱而選讀物 是一種辦法 不一定可靠 也不是最可取的。較為可取的是聽老師的介紹。問題是平庸的老師往往誤導 不可盡信。這解釋了為什么做研究生時 一位高人老師盛贊某讀物 我立刻跑到圖書館去找尋。

此外我還用上其他兩個選讀物的辦法。其一是收聽同學們的評語。不是一兩個同學的評語 而是眾多同學的認同。有了同學之見 再去問教授 問呀問的 肯定了才讀。是大投資 怎可以不左打聽 右打聽呢 其二 可能最可靠的 是選作者來讀??隙ㄊ谴髱煹娜宋锒约簩ζ鋵W問深感興趣的 就按這大師的作品的發(fā)表先后日期 順次而讀之。差不多這大師的所有作品都讀 較精彩的當然讀得天翻地覆了。

選讀物難 細讀更難。沒有趣味的讀物我讀不下去。細讀是大投資 沒有趣味的要生吞硬吐 不讀算了。這解釋為什么在自己專業(yè)的學術(shù)范疇內(nèi) 好些題材我不懂。另一方面 興趣所在而讀的 我懂得通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