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把母愛還給我(3)

拯救心靈 作者:游涵


上述的于女士,當看到兒子在人生道路上一步步下滑時,第一直覺是把他送到工讀學校,旨 在將孩子推向社 會,沒有反省自己的責任,故導致孩子犯更大的錯誤,試想,如果孩子有朝一日真的走向犯 罪,其中她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

研究發(fā)現(xiàn),當孩子在家庭中無法感受到親情時,便希望從外界尋找自己存在的根據(jù),又由于 他們從家庭關系中感受到負面的信息較多,所以,他們也善于接受負面信息,并用負面的心 態(tài)去接觸社會,而這,就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

心理學上有一個基本的原理:每一個人的下意識,都趨向于本初狀態(tài),即在母體子宮內(nèi),那 個無憂無慮,甚至連呼吸都不用的原始狀態(tài)。它說明人的天性都是依賴母體,而母親作為生 命之源,既然有足夠的能力締造生命,同時意味著有能力毀滅生命。當一個孩子得到了“母 親不要自己”的信息時,其實質(zhì)就是“無權生存”,他/她便會以這種暗示來指導自己的行 為模式,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世界。上述的小亮,正是以此來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之路。

在這個過程中,他一方面消磨自己的生命能量,另一方面,也在通過各種行為反復觸摸那個 嬰兒時期即被母親拋棄的傷痛,因為在下意識中,他要搞清楚這一切的由來,以給自己的存 在一個交代。其實,如果某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某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或缺失,他/她便會在后 天的生存中反復尋找,有的人為此付出了一生。而這,就是每個孩子對父母的誠意,就是生 命的莊嚴!

6?二胎的困惑

案主:劉女士,36歲,專職母親

  事件記錄(口述):

兒子長到7歲后,我們要了二胎,是個女孩兒。年過40的老公成天“捧”著女兒樂得合不 上嘴;我更是天天喂奶看護,盡母親的一份心。這可急壞了一旁的兒子,他長到7歲一直都 是家里的小皇帝,從來沒遭受到這種“冷落”;在小妹妹的搖籃邊他瞪著眼睛說:“干嘛生 下你,有我一個不是挺好的嗎?我討厭你,不喜歡你,真想摔死你……”

但過了兩天,在外邊玩的時候,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腿摔傷,這下可好,不得不天天坐在小輪 椅上,這下他可老實了。

可即使坐在輪椅上,他還是對家中的小妹妹耿耿于懷,寧可住在外公家也不愿回來和我們睡 ,且嘴里還不時地迸出妒嫉小妹妹的話。這令我們很為難,本來不想因重視一個而忽略另一 個,而客觀上需要我們對剛出生的女兒備加呵護。當然,7歲的兒子是體會不到這些的,他 只能從感官上判斷所謂的厚此薄彼。盡管我們磨破了嘴,還是改變不了兒子的想法,于是, 我們不得不去請教親子專家。

  咨詢過程:

聽完了我們的陳述,專家直言不諱:“問題不在孩子,在母親!”

我很詫異,“我想盡可能地讓他愛護小妹妹,怎么問題會在我呢?”

“家長的想法都是這樣,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的做法。一個孩子,對家長的語言表達是比較淡 漠的,因為他的理解能力有限,他最敏感的就是家長的做法,因為他剛生下來就直接感受家 長的肢體語言。當這一方面得不到應有的關照,他自然會有所表示。”專家說。

“可客觀上要求我們必須多抱剛生下來的小妹妹,他都7歲了,已經(jīng)不用我們總抱著了,而 且他已經(jīng)好幾年不要我們抱了,所以我認為肢體語言上有點說不過去?!?/p>

專家笑了笑,“打個比方,如果在你的生活中無端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女人,而倍受老公關照, 你會怎么想?”他進一步解釋,“這個例子可能不太貼切,但道理是一樣的,對成人來說, 失 寵意味著被忽視,對孩子來說,意味著沒有安全感。只不過大人處理這些問題時有理智,而 孩子僅憑感性。這個道理我不說你也清楚,但首先,我們要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就可以對 癥下藥了?!?/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