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先生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的學(xué)者之一。他的學(xué)生中山大學(xué)胡守為教授曾在中大為他舉辦過幾次紀念會或?qū)W術(shù)座談會,不少海內(nèi)外學(xué)者趕來參加,取得了成功。臺灣一位參加過會的歷史教授在一篇文章寫道,在會上,只聽到了“偉大”、“偉大”,言外頗有憤憤不平之意,令我難解,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是,偉大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不是哪一個人可以任意亂用的。依不佞鄙見,寅恪先生不但在偉大處是偉大的,在瑣細末節(jié)方面他也是偉大的?,F(xiàn)在舉出二三事,以概其余。
臨財不茍得
《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边@種教導(dǎo)屬于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之列。然而,幾千年來,有多少人能夠做到?所以老百姓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笨梢姶孙L(fēng)之普遍,至今尤甚。什么叫“貪污腐化”,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錢。不要認為這是一件小事。
青少年時期,寅恪先生家境大概還是富裕的,否則就不會到歐美日等地去留學(xué)。20年代中到30年代中,在北京清華園居住教書,工資優(yōu)厚,可能是他一生中經(jīng)濟情況最輝煌的時期?!捌咂摺笔伦円院?,日寇南侵。寅恪先生攜家?guī)Э?,播遷流轉(zhuǎn)于香港和大西南諸省之間,寢不安席,食不果腹。他一向身體多病,夫人唐筼女士也同病相憐,三個女兒也間有病者。加之他眼睛又出了毛病,曾赴英國動過手術(shù),亦未好轉(zhuǎn),終致失明。此事與在越南丟掉兩箱重要圖書不無關(guān)系。寅恪先生這若干年的生活,只有兩句俗話“屋漏偏遭連夜雨,船破又遇打頭風(fēng)”可以形容于萬一。記述他這時期生活的文字頗多。但是,我覺得,表現(xiàn)得最樸素、最真實、最詳盡的還是其在致傅斯年的許多封信中(見《陳寅恪集·書信集》,三聯(lián)書店,2001年出版。我在下面的引文,也都出于此書,只寫頁數(shù)、行數(shù),不再寫書名)。下面我就根據(jù)這一本書,按時間順序,選取一些材料。
33左起第4-5行“不必領(lǐng)中央研究院之薪水?!?/p>
45左起第5-7行同上
羨林按:這件事發(fā)生在1933年。時先生任清華教授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第一組主任。
52右起第1-2行不能到會,不領(lǐng)取川資。
羨林按:這件事發(fā)生在1936年。與前件事一樣,是先生經(jīng)濟情況比較好的時候。
56-57在1939年,赴英國牛津大學(xué)任教,借英庚款會二百英鎊?!叭缛刖吃S可證寄來,而路仍可通及能上岸,則自必須去,否則即將此借款不用,依舊奉還?!?/p>
109,左起第6行:“兄及第一組諸位先生欲贈款,極感,但弟不敢收,必退回,故請不必寄出?!?/p>
以上兩件事,一在1939年,一在1945年,正是先生極貧困的時候;但是他仍堅決不取不該取之錢,可見先生之耿介。
53,右起第四行,先生說:“弟好利而不好名。”這是先生的戲言,他名與利是都不好的。在這方面,寅恪先生是我們的榜樣。
上面引的《禮記·曲禮上》中的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部分,為古今仁人志士所遵守。但是,最近一個時期以來,由于一些不盡相同的原因,貪污腐化之風(fēng),頗有抬頭之勢。貪污與腐化,雖名異而實同,都與不同形式的“財”有關(guān)。二者互為表里,互為因果,最后又必同歸于盡,這已經(jīng)是社會上常見的現(xiàn)象。寅恪先生,一介書生,清廉自持,不該取之財,一文不取。他是我們學(xué)術(shù)界以及其他各界的一面明鏡。
備課
我一生是教書匠,同別的教書匠一樣,認為教書備課是天經(jīng)地義。寅恪先生也是一生教書,但是,對于他的備課,我卻在潛意識中有一種想法:他用不著備課。他十幾歲時就已遍通經(jīng)史。其后在許多國家留學(xué),專治不古不今,不中不西之學(xué),具體地講,就是魏晉南北朝以及隋唐史和佛典翻譯問題等等。有的課程,他已經(jīng)講過許多遍。像這樣子,他還需要備什么課呢?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子,他對備課依然異常認真。我列舉幾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