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羅家倫的校長生涯(3)

胡適和他的朋友們(增補本) 作者:智效民


這種見解代表了當時許多人的看法。他們認為,如果不能讓清華改變留美預備學校的性質,那就是中國的恥辱。因此他們有一種急切地把清華改為大學的愿望。羅家倫入主清華之前,蔡元培已經把清華納入國立大學體制。羅家倫在演說中宣布:“我今天在這莊嚴的禮堂里,正式代表政府宣布國立清華大學在這明麗的清華園中成立。從今天起,清華已往留美預備學校的生命,轉變而為國家完整大學的生命?!保ㄍ希┰S多人把國立清華大學的成立,視為學術獨立的標志。

這其實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謂學術,是一種超越國界超越政治的追求真理的活動。因此教育獨立和學術獨立的含義,就不僅僅是擺脫對外國人的依賴,還包括不受政治等因素的干擾。羅家倫只強調前者,不強調后者,體現(xiàn)了他作為黨務工作者的局限性。對于這個問題,胡適、任鴻雋等老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看得比較清楚。比如任鴻雋曾在《獨立評論》上撰文抨擊國民黨黨化教育,許多學者堅持政黨勢力不能進入學校,就是基于這一理念。此外,把大學變?yōu)閲?,完全由國家的力量來辦,也未必是好事。這是因為:第一,國家的力量應該是有限的,如果什么事情都讓國家包下來,很可能把好事變成壞事;第二,民間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和辦學智慧,私立學校是挖掘這些資源、發(fā)揮這些智慧的最好形式,所謂“學在民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三,從人類歷史上看,凡是對學術文化教育管制得比較松,就是一個開明的時代,相反則是專制黑暗的時代。羅家倫的演說雖然也談到蔡元培的“兼容并包”,卻沒有強調思想自由和學術獨立的真諦,體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國民黨黨務工作者的局限性。

大革命時期,國民黨不知從哪里學了許多不好的東西。比如喜歡用標語口號式的名詞術語,喜歡用軍訓的方式來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這些東西從在短期內十分見效,但是其副作用卻危害極大,也很難消除。

先說標語口號的危害。就在羅家倫上任之前,胡適在《新月》雜志發(fā)表一篇題為《名教》的文章。胡適說,中國自古有一種名詞崇拜,他把這種名詞崇拜稱之為“名教”。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我們中國已成了口號標語的世界”,而這種標語口號不僅無用而且有害,因此他提出要“打倒名教”。羅家倫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四化”,并且給吳宓那么深刻的印象,顯然有名教之嫌,這恐怕也與他加入國民黨有關。

在羅家倫的“四化”中,紀律化最引人注目。為了實現(xiàn)紀律化的目標,他一上任就把學生分為四隊,開始實行軍訓。他強調,實行軍訓既是全國教育會議的決議和貫徹教育方針和需要,“同時又是清華學生的要求和家倫個人的主張”。軍訓中,他要求學生一律穿制服,按時作息,早晚點名,早操無故缺席就要記小過一次。為了以身作則,羅家倫和楊振聲也身穿軍服,腳穿馬靴,與學生一齊出操。按規(guī)定,記三次小過合一次大過,記三次大過就要開除學籍。著名邏輯學家沈有鼎當時還是學生,他一向自由散漫,經常不上早操,被記小過八次,眼看就要被開除了,正好冬天來臨,在大家的抵制下,早操被取消,他才得以幸免。另外,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已經考入清華,因為受不了早操制約,又轉到師大。   短期軍訓既有新鮮感,又可強化紀律性,這些在當時都有明顯反映。但學校畢竟不是兵營,二者的最大區(qū)別,就在于前者崇尚自由,后者強調服從。羅家倫出身北大,又在歐美留學多年,對這個問題本來應該有明確的認識。但是作為國民黨要員,再加上挾北伐戰(zhàn)爭之余威,就讓年輕的羅家倫頭腦有些發(fā)熱。好在他不是一意孤行的人,當軍訓遭到大家抵制時,他便知難而退了。盡管如此,“此事有損他的威信,學生對他的期待和好奇心也開始下降”(《抗戰(zhàn)前的清華大學》第34頁),卻已經是無法避免了。馮友蘭也說:“在羅家倫所提的四化之中,學術化的成功最為顯著,軍事化的失敗最為徹底”。(《三松堂全集》第一卷,第320頁)

四、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

除了軍訓之外,羅家倫還是治校有方的。他知道,要完成學術獨立的使命,就要改善教師待遇,提高教師地位,努力維護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

羅家倫在就職典禮上說過:“要大學好,必先要師資好。為青年擇師,必須破除一切情面,一切顧慮,以至公至正之心。憑著?術的標準去執(zhí)行?!保ā肚迦A大學史料選編》第二卷上,第201頁)上任以后,他經過一番考察,發(fā)現(xiàn)八大清華存在八大問題:一、機關太多,冗員充斥;二、職員薪金過高,權力太大;三、浪費驚人;四、圖書太少,設備不足;五、在教師待遇上,重資歷不重學識;六、學生重考試不重學問,教師重教書不重研究;七、學生人數(shù)太少,教育成本過高;八、學科配置不合理,有名無實學系太多。基于這些認識,他開始對清華大學進行整頓。其中成效最明顯的就是淘汰機關冗員,提高教師待遇。

羅家倫認為,過去清華的工資并不高,只是不拖欠而已。國民革命成功以后,中山大學、中央大學和武漢大學教授待遇都已超過清華,再加上首都南移,恐怕很難聘到優(yōu)秀的教授。至于機構臃腫的問題,馮友蘭曾有這樣的介紹:羅家倫在“教職員的待遇上,也有辦法。發(fā)出了一個通知,教員發(fā)新聘書,職員發(fā)新委任狀,突出聘書和委任狀的分別。在新聘書中,教員增加工資,在新委任狀中,減低職員的工資,特別減少大職員的工資。小職員的工資則未減少。這就提高了教員的地位?!边@個辦法,教員固然擁護,職員不反對,也有表示情愿自動減薪,只求能加委的。這些都是校長職權范圍內所能辦的事情?!保ā度商萌返谝痪?,第313頁)

這件事影響很大,并改變了吳宓等人的看法。吳在日記中說:“……訪王文顯,悉羅校長力圖改良校務,并增善教授待遇,所認為庸劣及為學生攻擊之教授,固在所必去;而優(yōu)良之教授則反加增其薪金。西洋文學系尤為滿意。宓之月薪,已內定增為$340元。宓向不持與人比較或虛空立論之態(tài)度,自家能增四十元,亦佳事也。”(《吳宓日記》第四冊,第134頁)當時吳宓正暗戀著毛彥文。為了經常在一起,他向馮友蘭推薦毛擔任女生管理員。后來被馮對吳說:“彥事已與羅校長談過,羅似不以彥為然?”(同上,第140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