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藝不精,誤了終身
在這個世界上,后天可以得到或?qū)W到的,只有知識和技藝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權(quán)力和金錢可以隨時得到,也可以隨時失去。而知識和技藝一旦學(xué)到手,火燒不了,水淹不了,人借不去,賊偷不走,就算是再有權(quán)再有錢再勢焰熏天的大人物,也是無法剝奪的。即使開一槍捅一刀,只要知覺和性命在,知識和技藝就依然在。從這個意義上說,知識和技藝是“刀槍不入”的。所以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講:“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卑⒗V語也說:“技藝是套在手上的金鐲子?!?
俗話常說:“藝多不壓身?!庇终f:“藝多不養(yǎng)人。”這兩句話看似矛盾,實質(zhì)上卻是很辯證的。一個人在行有余力的前提下,自然是學(xué)到的技能越多越好。問題是,人生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所以最好能在一藝上專精,力爭學(xué)有所成,甚而獲得大成。如果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還覺得有大把的青春任由揮霍,今天搞搞這,明天學(xué)學(xué)那,后天又去操持另一攤兒,似乎悠閑從容得很呢;然而,“紅顏比春樹,流年一擲梭”,眨眼間青春就像流水一樣流走了,到頭來很可能落得個“這山望見那山高,到了那山?jīng)]柴燒”?!盾髯印ね醢浴酚小爸钦呤厣?,愚者守多”之說:“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無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無狂乎!’”也就是說,聰明的人本來智慧就多,但仍然去專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那還有搞不通、做不精的嗎?而愚蠢的人本來智慧就少,卻偏又貪多圖大,四面撒網(wǎng),到處開花,最終還不是落得個“狗攬八泡屎,泡泡舔不凈”的近乎搞笑、近乎癲狂的狀態(tài)嗎?《淮南子·泰族訓(xùn)》講:“孔子曰:‘小辯破言,小利破義,小藝破道,小見不達(dá)?!逼渲小靶∷嚻频馈币痪湔f得多好??!自古及今,貪求小藝者,必難成大器;況多求小藝,更難成大道。東漢·許慎《說文》講過一種身懷多技的鼫?zhǔn)螅骸包湥寮际笠?。能飛,不能過屋;能緣,不能窮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鼫?zhǔn)蟊绢I(lǐng)雖多,卻不能立身,可謂樣樣粗通,件件稀松,只給世人留下了“五技而窮”的笑柄。所以俗話說:“一藝富,百藝窮?!庇终f:“一藝不精,誤了終身?!?
◆好秀才不在襕衫
“秀才”二字,最早出自《管子·小匡篇》:“農(nóng)之子常為農(nóng),樸野不慝,其秀才之能為士者,則足賴也?!边@里所說的“秀才”,特指“秀異之材”。據(jù)清·梁章鉅《稱謂錄》講,秀才最初比進(jìn)士的科第還要高:“唐《登科記》:武德至永徽,每年進(jìn)士或至二十余人,而秀才只一二人。……元宗御撰《六典》,凡貢舉人有博識高才,強(qiáng)學(xué)待問,無失俊選者,為秀才;通二經(jīng)以上者,為明經(jīng);明閑時務(wù),精熟一經(jīng)者,為進(jìn)士。……今則以‘生員’而專稱此名矣。”《稱謂錄》里還有不少與科舉有關(guān)的詞條,謹(jǐn)摘錄幾則如下:
拔貢(明)《會典》:十有二歲,各拔其學(xué)之優(yōu)者而貢之,曰拔貢。
舉人《明史·選舉志》: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曰鄉(xiāng)試,中式者為舉人。蓋古稱所舉之人為舉人,未嘗定為名目。而稱鄉(xiāng)試中式曰舉人,則自明始。
明經(jīng)《大唐新語》:隋煬帝置明經(jīng)、進(jìn)士二科(牧馬按:科舉取仕制度,由隋煬帝首創(chuàng))。唐因隋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為六科。蓋當(dāng)明以詩賦取者謂之進(jìn)士,以經(jīng)藝取者謂之明經(jīng),則明經(jīng)實與進(jìn)士相等。
進(jìn)士《唐書·選舉志》:唐制,取士之科,其目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俊士、有進(jìn)士。
賜進(jìn)士及第賜進(jìn)士出身賜同進(jìn)士出身《明史·選舉志》:以舉人試之京師,曰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于廷,曰廷試,亦曰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狀元、榜眼、探花,賜進(jìn)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賜進(jìn)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賜同進(jìn)士出身。狀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鄉(xiāng)試第一為解元(牧馬按:解元之解,音jiè,讀如《蘇三起解》之解),會試第一為會元,二、三甲第一為傳臚云。
到明代以后,秀才專指書生以及讀書人。《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商務(wù)印書館):“【秀才】①明清兩代生員的通稱。②泛指讀書人。”又:“【生員】明清兩代稱通過最低一級考試得以在府、縣學(xué)讀書的人,生員有應(yīng)鄉(xiāng)試的資格。通稱秀才?!毙悴磐ㄟ^鄉(xiāng)試、會試一步步考上去的,就步入了仕途;沒有考上去的,有不少人便成了“落魄秀才”。俗話常說:“出嫁姑娘哭像笑,落第秀才笑像哭?!庇终f:“秀才落魄,下鄉(xiāng)教學(xué)?!编l(xiāng)下關(guān)于秀才的諺語很多。如:“秀才肚,雜貨鋪”,“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秀才學(xué)醫(yī),籠里捉雞”,“秀才造反,十年不成”,“秀才人情紙半張”,以及“秀才不怕襕衫破,就怕肚里沒有貨”,等等。襕衫,是明清兩代法定的秀才專用“制服”。明·張岱《夜航船·日用部·衣裳》:“襕衫:明朝高皇后見秀才服飾與胥吏同,乃更制儒巾襕衫,令太祖著之。太祖曰:‘此真儒者服也?!祛C天下?!崩显挸Uf的“好秀才不在襕衫”,意謂有本事不在乎裝扮上,就好像說“包子好吃不在褶子上”一樣。在鄉(xiāng)間,秀才的科名雖低,但畢竟是有功名的人。所以俗話常說:“秀才保自身,舉人保一村?!庇终f:“秀才百畝田,富貴小雙全?!?
〖飲食·健康〗
◆春捂秋凍
諺云:“楊柳發(fā)青,百病俱生。”又云:“春捂秋凍,不生雜病?!睘槭裁创禾煲?,秋天要凍呢?《禮記·郊特牲》:“春是養(yǎng)生之時。”養(yǎng)生防病,既要防患于未然,又要有備而無患?!痘茨献印と碎g訓(xùn)》:“同日被霜,蔽者不傷?!贝禾祓B(yǎng)生,重在御寒防風(fēng)?!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生氣通天論》:“風(fēng)者,百病之始也。”又說:“春傷于風(fēng),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彼自捯舱f:“春風(fēng)入骨?!庇终f:“春風(fēng)毒似虎?!边€說:“春凍骨頭秋凍肉?!彼哉f:“不怕穿得晚,就怕脫得早?!苯Y(jié)論:“春捂秋凍,老了不落毛病?!?
◆老健春寒秋后熱
俗語“老健春寒秋后熱”,有時也說“老來精神秋后熱”,指的是老年人的身體強(qiáng)健,就像“倒春寒”(冷)和“秋老虎”(熱)一樣,看上去勢頭很猛,但維持不了多長時間。所以老話又說:“半夜殘燈天曉月,老健春寒酒后熱?!薄都t樓夢》第五十七回:“俗語說,‘老健春寒秋后熱’,倘或老太太一時有個好歹,那時雖也完事,只怕耽誤了時光,還不得趁心如意呢?!彼巍W陽修《與沈待制》亦講:“春寒、秋熱、老健,為此三者,終是不長久之物也?!彼运自挸Uf:“老娘好比秋后雨,下了一場短一場?!辈⒄f:“早把甘脂勤奉養(yǎng),夕陽光景不多時?!?
至于多大年齡算老?古代的各種典籍說法不一。有說“老謂五十以上”(邢昺注《論語》),有說“過五十六為老”(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有說“六十者為老”(《唐書·食貨志》),還有說“六十以上為老男,五十以上為老女也”(尹知章注《管子》),但一般認(rèn)為“七十為老”。漢·王逸注《離騷》“老冉冉其將至兮”時說:“七十曰老?!睎|漢·許慎《說文解字》亦講:“老,考也。七十曰老。從人、毛、匕。言須發(fā)皆白也。”《禮記·曲禮上》講得更具體:“人生十年曰幼,學(xué);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qiáng),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髦,七年曰悼,悼與髦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大夫七十而致仕。”《禮記》為漢以來歷代統(tǒng)治者尊奉的“五經(jīng)”之一,故其說得到官方認(rèn)可,即七十為老。所謂“大夫七十而致仕”,即規(guī)定官員到七十歲退休。
俗話說:“一夜老了茶,一年老了爹?!边€說:“娃娃一天一個樣,老人一天一個樣?!本拖裥律尥揲L得快一樣,人到五十歲以后,也開始老得快了。據(jù)《禮記·王制》講:“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牧馬按:古時富貴而年老的男人蓄妾,一為伺候起居,二為伴睡”取暖“。窮人家則是讓四五歲或六七歲的小孫子,跟爺爺誰在一個被窩里,也是為了充當(dāng)”小火爐“的),九十雖得人不暖矣。”正是由于人對老的無奈,佛家才將老與生、病、死并列為人生四大悲苦。唐·張籍有詩:“老去多悲事,非惟見二毛。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碧啤ぴ≡趯懡o老友白居易的詩中無限感傷地說:“垂老相逢漸難別,白頭期限各無多?!本瓦B雄才大略好大喜功的漢武帝劉徹,面對衰老也忍不住悲嘆:“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2007年2月4日,即丙戌年臘月十七日,立春)
(花開在春天,人學(xué)在少年配圖:昨日花簌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