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生活秀
放下紙筆,立地成不了佛,記者依舊是血肉豐滿的人,這一次,讓客觀去見鬼,要唱出我自己。
我愿長醉不愿醒
人要在正好的時候,做正好的事情。
旅行,也應該參照此原則。選擇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隨同合適的人,行走在不叫“家”的地方,看那里的歷史興廢、王謝風流,或者前線潮流、時尚氣概。
我一直認定自己的最愛是旅游,其實不對,應該叫旅行。坐船坐車或仰仗萬能的雙腳,穿行在一個沒有工作壓力和情感纏裹的地方。這斷定是一種享受。
相比巍峨高山、浩瀚大海、繁華都市和最近大家都趨之若鶩的大理、麗江、陽朔、鳳凰,我可能更喜歡有著歷史沉淀的二線城市。例如洛陽、蘇杭、昆明、成都,還有我從未去過的南京、西安等。
逛這些地方就像逛古董鋪子,可以在摩天高樓的城市中央,發(fā)現一片絕壁,危亭翼然。是的,滄桑的遺痕總是在街角路邊或者轉角處,恍然一現。也可以跟著人流,到景點去觀摩,揀著路去看歲月留下的印證,當然,不必惡狠狠地批評這廊柱這窗楞是后來涂抹的,也不必探究這擺設這裝飾都是仿古贗品,要的,只是眼前這靜默的悠遠的畫鏡,去領悟古人當時的情思。
至于批評探求,那是考古學家的事兒。
對于這樣的城市,有的人去到這里是去摩挲、憑吊,帶著自己過往的故事和回憶。而旅行的人則完全是發(fā)現、享受和遐想。最好是在氣候不尋常的日子,大雪大霧大暴雨,停留在陌生的屋檐下,夫子廟前,秦淮河畔,或者懶懶地坐在小館里,吃一碗茶,看眼前朦朧的過客。我相信,陽光明媚繁忙拍照地度過一天,遠遠不及錯亂了計劃發(fā)現小驚喜的一天。
我喜歡走街串巷,在有湖泊、亭臺、竹林的城市看煙水蒼茫,嘆無界空蒙,倘若能在微醺之后,憑欄眺望,迎著小風,而后似睡非睡地躺在一張大藤椅上,聽著簫聲聞著花香……天,長醉不愿醒者,舍我取誰?
于是,有時候憎惡自己的懶散,寧愿坐車直接去到大商場逛街,去到富麗堂皇的酒店吃大餐,也不愿意去爬城樓、走深巷,雅事不作,盡是局促地例行公事,真真浪費了美好時光。
旅行,應該是慢調的,小資的,寧愿在不知名的咖啡屋看玻璃窗外行走的人,也不要打游擊似的輾轉在所謂的必看景點之一之二之三。這,只能算是在正好的時間,做了偏倚的事情。不僅僅是浪費,也是遭罪!
(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