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賬記
什么事你較起真來,還真有點“椰風擋不住”。上周深圳出租車價格調整方案正式公布,對于這個方案深圳人期待已經(jīng)有5年了。還記得2005年的時候,我就參與過出租車降價聽證會,當時主題是降價,市民從8元起步,到10元/3公里起步都進行過熱烈討論。但這一切都被油價的高企打破,經(jīng)過聽證會后方案卻變成遙遙無期的“空頭支票”。作為記者,我并不甘心,多次在公開場合向分管的市領導問及此事,雖然屢次被拒,但終于在2006年得到一個正式的答復:“油價漲了,出租車價沒有漲就是變相降價?!边@句話卻總算是給了老百姓一個說法,不降了!
這句話在當時也引發(fā)了網(wǎng)民的爭論,但相比5年后,那次輿論壓力還真只能算是“毛毛雨”。2009年6月,發(fā)生被網(wǎng)友們形容為“最不明智”的舉動,深圳召開了出租車運價調整聽證會。雖然政府竭力解釋是調整不是降價,但根本擋不住5年來人們情感的傾向--降價。于是,政府和民間就在這么一個“誤會”中,各說各話。我從多方打聽到,此次調整關鍵在于調整“綠的”的結構,改變不打表的現(xiàn)狀,而“紅的”則真正作為“綠葉”。但“紅的”12000多臺,從數(shù)量上來看,它就是天生的主角。一場鬧劇上演了,演員們沒有對話,只有獨白。
在這場戲劇里,記者天然地站在了市民的一方,揪住政府的方案,仔細地研究起來。本應作為陪襯的“紅的”,卻成為媒體攻擊的對象,什么事你較起真來,真的擋不住。上周,南都一篇《市民等五年 降了1毛錢》的報道幾乎轟動了整個物價和交通系統(tǒng),也為市民的情感宣泄提供了出口。這篇短短的文章,我的確做得非常辛苦,運價是一堆數(shù)字,記者的任務就是在這一堆數(shù)字里找到規(guī)律,并提煉出來。十余年不用的方程式都用上了,我和編輯一個計算,一個檢查,耗費了近三個小時,終于看明白了方案的規(guī)律,那就是對于絕大部分市民來說,只有一毛錢的優(yōu)惠。當然,事后物價局制訂方案的“高手們”對我的這個說法非常“反感”,他們說,為什么只提優(yōu)惠1毛的事情呢,還有市民享受了兩塊五的優(yōu)惠呢。好吧,我理解他們,或許換了我們任何人坐在那個位置上都會說出這種話來。但老百姓也不是吃白飯長大的,比記者優(yōu)秀的數(shù)學精英多得是,我相信記者看明白的事情,老百姓也看得明白。
真理從來就是赤裸裸的,赤裸裸的東西就不是那么容易讓人接受。不過,這次政府官員也覺得很委屈,他們的重點在“綠的”,人們卻揪住“紅的”問題窮追猛打。媒體呢,也沒有義務做和事佬,什么東西好看出彩就做什么。于是,出租車事件就演變成為市民、的哥、政府甚至企業(yè)四方都有怨言的一件事。如此看來,把好事辦好也真的挺不容易的。
(任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