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口浪尖(1)

中國大趨勢 作者:(美)約翰·奈斯比特


德國記者喬治?布盧姆(Georg Blume)在一篇關于中國的文章中寫道:“如果沒有中國共產(chǎn)黨,那么當今中國社會肯定會陷入混亂之中。政治黨派、地方黑勢力以及暴力團伙都會爭權奪利。部分群眾也會被煽動起來鬧事。這種恐怖的景象在中國歷史上并不少見。”“事實上,”他繼續(xù)到,“中國人從來沒有大聲疾呼要求實行西方式選舉,哪怕在1989年政治風波后都沒有?!?989年的政治風波的確是中國建立一個新的社會過程中所遭遇的最危險時刻。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幾年前。

20世紀80年代末,通貨膨脹現(xiàn)象嚴重,全國范圍內(nèi)都出現(xiàn)了抗議。中國人想要分享經(jīng)濟發(fā)展所帶來的好處,不愿意繼續(xù)等待自上而下的調(diào)整。

想要了解問題的起源,我們必須回到1984年,當時中國還處在改革的試驗階段,實施的是“商品價格的雙軌制”。它的本意是通過設立優(yōu)惠的價格體系為國企提供支持。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政策也為買賣這些利益打開了大門。商品幾經(jīng)轉(zhuǎn)手之后從國企非法流向市場,價格幾乎翻番。商品和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事實上都變成了由市場來決定的,對此政府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控制。該項政策非但沒能使國企改善自己的經(jīng)營狀況,而且還為二道販子提供了便利,這其中也包括負責監(jiān)管的政府官員。1988年,國企大量利潤都流進了私人的口袋中。

可以想象,這種濫用權力謀私利的行為激起了人們的強烈憤慨,對于涉及這種嚴重腐敗行為的官員以及他們的家屬的憎恨開始蔓延。北京的《經(jīng)濟日報》曾警告說,“倒賣商品的官員正在為整個國家?guī)頌碾y。”

為了扭轉(zhuǎn)局面,重新恢復自上而下力量與自下而上力量之間的平衡,政府決定進一步放開市場:放松管制、取消商品價格雙軌制,由市場進行定價。這一大膽決定并非完全來自于上層,政府是在進行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支持這一決策并且愿意犧牲自己當前的利益之后才下定決心的。這一行動也得到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eedman)的支持。弗里德曼在訪問中國期間曾竭力主張自由經(jīng)濟和自由市場。

1988年3月,價格體系放開。在接下來的一個月里,商品價格上漲了95%,通貨膨脹一發(fā)不可收拾。由于恐慌,人們開始大量購買、囤積商品,從而導致耐用品和生活消費品的相繼短缺,進一步加劇了恐慌。1988年5月,新華社極力安撫越來越憤怒的群眾:“中國的價格改革需要膽量。我們必須承擔一些風險,但是黨中央堅信價格改革一定會取得成功。”

但是到了1988年8月,商品供應繼續(xù)惡化,上海市政府甚至不得不開始定額供應食品和燃料。很快,商品短缺情況進一步加劇,甚至在購買飯鍋這種普通商品的時候都需要以舊換新才行。城市中的建設也陷入停頓,大量建筑工人失業(yè)?;氐郊亦l(xiāng)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情況更加糟糕,于是迫于生計他們重新回到城市。大城市中大學教授和其他知識份子的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們中一些人不得不搞起了副業(yè)。我們不難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對國家和自己的未來喪失信心。

1988年10月,政府取消價格控制的政策失敗。但是,承認錯誤也沒能挽回人們對政府的信心。中國人對改革已經(jīng)失去信心,政府也失去了改革試驗成功的關鍵:人們對于最終成功的信心。10年改革成果岌岌可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