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為了炫耀武力,紂王強制大批奴隸參軍,對西方少數(shù)民族更是連年用兵,耗盡國財。為了發(fā)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采用“炮烙”等酷刑鎮(zhèn)壓忠臣,最終鬧得眾叛親離……這一切都在說明,商紂王太自以為是了,他以為自己身為一代帝王,對國家勞苦功高,就可以為所欲為。他荒淫無道的行為,已經(jīng)把過去的功勞全部掩蓋了。由此,昔日的明主由于好大喜功而變成了昏君,他的“譜”擺得太大了,以至于讓舉國上下的人民都難以忍受,最后在牧野之戰(zhàn)中居然發(fā)生了“倒戈”事件??蓱z的商紂王,只能在斷送江山社稷的一剎那自焚于鹿臺了。
姜太公,假釣魚而真釣名
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久負(fù)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由于《封神演義》以及其他民間傳說的影響,為這位“智慧的老人”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在兒時的印象中,姜太公本是一位道行頗深、法力奇高的神仙,不過在現(xiàn)實中,他還是一位“擺譜”的高手呢,而且是有史以來通過“擺譜”把自己成功推銷出去的第一人。
姜太公所處的時代,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由于商紂王暴虐無道,荒淫無度,導(dǎo)致朝政腐敗,社會黑暗,經(jīng)濟崩潰,民不聊生。而西部的周國由于西伯侯姬昌(后為周文王)倡行仁政,重視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行勤儉立國和裕民政策,因此他的領(lǐng)地內(nèi)社會清明,人心安定。由此國勢日強,天下民眾傾心于周,四邊諸侯也望風(fēng)依附。壯心不已的姜太公,獲悉姬昌為了治國興邦,正在廣求天下賢能之士,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的西周領(lǐng)地,棲身于磻溪,以垂釣為誘餌,吸引當(dāng)權(quán)者的注意,伺機出山。
一般人釣魚,都是用彎鉤,上面接著有香味的餌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誘騙魚兒上鉤。但姜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上面不掛魚餌,也不沉到水里,并且離水面三尺高。他一邊高高舉起釣竿,一邊自言自語道:“不想活的魚兒呀,你們愿意的話,就自己上鉤吧!”
一天,有個打柴的來到溪邊,見姜太公用不放魚餌的直鉤在水面上釣魚,便對他說:“老先生,像你這樣釣魚,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