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視線轉移時又如何呢?一般初次見面時先轉移視線者,被認為具有積極的性格。根據(jù)某評論家所言,能否控制對方,即決定于最初的30秒鐘。換句話說,兩人眼睛對望,然后先把視線轉開的人會獲得控制權,因為你把眼睛轉開了,對方就會擔心你的想法,于是開始費心思,以后他會更注意你的視線,當然也就任由你擺布了。
如果某人和你初次見面,先把視線轉移后才開始說話,對這種人便需要小心注意了。不過,同樣是把視線轉移的行為,瞪人一眼后才把視線轉開,意思就不一樣了,通常心里隱藏著什么害怕人知道的事才會如此。建筑家詹姆斯?雷農曾在很大的透明板上,畫了一只仿佛在瞪人的大眼睛,放在幾家商店的門口,想試試順手牽羊的人會不會減少。結果正如他所預想的,在懸掛這幅畫期間,順手牽羊的人少了很多。由此可知,即使不是真正的眼睛,心里有鬼的人被他人瞪著,也會不由自主地避開視線,甚至進入店里也不敢順手牽羊了。
4.從視線的方向觀察他人
第三個重點是視線的方向,看對方是否直視。這有一個經驗之談。
在某一次座談會上,多湖輝先生發(fā)現(xiàn)出席者之一A先生,一直不愿意看坐在對面的B先生,便立刻想到他們之間必定有什么過節(jié)。這時,座談會的話題一直進展不順利,他想促使坐在B對面的A說話,于是問A先生:“關于B先生的意見,不知您有何高見?”話才說完,A便立刻開始猛烈地攻擊B。后來他才知道,A以前曾經和B爭論過,有過挫敗的教訓,所以他一直想找機會反攻,因此A一有機會就開始猛烈攻擊,以至于座談會很快地白熱化。
如果對方是異性,瞧一眼就把視線轉移的人,多半含有強烈的性欲求。比如在電車或公共汽車中,有一位美麗女士上車時往往全車的人都會把視線轉向她。但是,年輕的男性卻經常很快就把視線轉開,這表示他們非常關注那位美女,可是深層心理卻發(fā)生了強烈的壓抑作用,才形成這種自我控制的表現(xiàn)。
不過,如果一個人不管對對方的關心或欲望多么強烈,都始終斜眼瞪著她表示他很想多了解對方,可是又想將自己的關心隱藏起來不讓對方知道,所以頭不動而只是以眼角去瞄。行為科學家阿賓?葛夫曼博士說:“只是瞄一眼而不敢直視,這是一種表示我信賴你,但并非怕你的行為語言。”這種態(tài)度表示對對方懷有尊敬與信賴,特別是當女性以這種眼光看男性時,你該相信他們是很有希望的一對。
5.眼睛的動態(tài)是深層的心理表現(xiàn)
第四個重點是視線的位置,也就是從哪里射出的視線。你可以回想一下辦公室里的情景,也可以回顧一下自身的情形。通常領導與部下接洽公事時,領導的視線總是很直接地由上往下看,相反,有時其實部下也沒有做什么對不起上司的事,但視線的出發(fā)點總是比較低,而且強度也比較弱,這是因為在深層心理中,一般地位越高的人越想對部下保持威嚴。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形,與地位的高低無關,即個性內向的人多半無法直視對方的視線,很容易把視線移開。
最后的重點是視線的集中度問題。例如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某些辯論會中,如果甲方一針見血地指出乙方的弱點時,乙方的眼睛必定會很快地左右轉動,這證明他心中正在思考攻擊對方的方法。因為人忙著思考時,或是緊張、不安、懷有戒心時,都會盡可能伸展其視線,以期得到更多信息。并且,想要平靜下來時,也會不停地轉動眼睛。
假如你正在和對方說話,對方突然把視線移向地面,這表示他想拒絕眼睛的刺激,希望更專注地投入自己的思考中,整理自己的思緒。有些人在沉默思考時,總喜歡把眼睛閉起來,或是把視線投向遠方,這也都是要盡量減少眼睛刺激的表現(xiàn)。
等自己的思緒整理好了,或者有了新的構想時,眼睛就會再度靈活地轉動,開始有規(guī)律地眨眼睛,這表示已到達意識的轉換點,不久,他的話就會脫口而出。
只要這樣注意他人的視線,對方的心理就會令人驚訝地清楚呈現(xiàn)在你的腦中,所以人們常說“眼睛和嘴巴一樣會說話”。等你能夠充分熟悉、了解視線以后,就可能比他口中所言更深入地獲得其深層心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