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并不是以一塊原始材料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等著這個世界為她捏出她的樣貌;她帶著自己與生俱來的外形和靈魂,來到這人世。默頓(Thomas Merton)默頓(Thomas Merton,1915-1968),世界著名的作家、詩人及和平運動者。他的作品對于當代宗教和哲學思潮有重要的影響。――譯注稱之為真我(true self),也被稱作是內(nèi)在的光芒,或是每個人內(nèi)在賦有的“天性”。人道主義者說是認同和完整。不管你叫它什么,它都是一顆價值不菲的珍珠。
在我孫女兒剛出生的那些時日,我便著手觀察自她出生以來,根植在她身上的性向和癖性。我注意著她的喜惡,到今天我都還持續(xù)留意,看她會受什么吸引,對什么抗拒,她如何動作,做些什么,說些什么。
我把這些觀察全部寫在一封信上,等到她二十歲左右,我要確保這封信能交到她手上,附上類似這樣的引言:“這是你初到人世的模樣,只是草圖,還不是定稿――只有你自己才能畫出最后的成品。不過,這是很愛你的一個人所勾勒的草圖。也許這些筆記可以幫助你早些開始爺爺沒能及早進行的事情:記住你最初來到世間的樣子,要找回你真我的天賦。”
我們抵達世界之時,都帶著與生俱來的天賦――結(jié)果我們用盡前半生把它丟得一干二凈,然后又向他人求助,好讓自己醒悟。年輕的時候,包圍著我們的期待多半與我們究竟是怎么樣的一個人沒什么關聯(lián),大家對我們的指望并非出自對我們本體獨特性的洞悉或理解,而只不過是想把我們安插在一個個的位置上。不論在家庭、學校、職場或宗教社群里,我們都被訓練成遠離真我,朝向可被接受的形象前進。在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社會壓力之下,原型被扭曲得完全無法辨認;而我們自己在恐懼的驅(qū)使下,往往會更加背叛真我,以取得他人的認同。
我們的前半生在對原始天賦的蒙昧下度過,接下來如果有幸覺醒、了悟、能夠承認我們之前的損失,我們便會用下半生努力找回一度擁有,卻遭遺棄的天賦,好在自己身上重現(xiàn)其貌。
一旦丟失了真我,又要怎么把它找回來?有一個方法是從早年的事件中去尋找線索,往我們的生活還相當接近天生之質(zhì)的那些年歲找去。幾年前我仿佛穿過時空隧道,發(fā)現(xiàn)跟我自己有關的幾條線索。一位朋友寄給我一份破破爛爛的報紙,是一九五七年五月我讀高中時的??敃r我接受訪問,談到我這輩子想要做什么。那時,就要升上高年級的我對訪問者說,我想要成為一個海軍飛行員,還想在廣告界一展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