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媽媽首先要成為話匣子。
只要觀察一下以組為單位,在游戲場所玩著不同游戲的孩子們,我們便大致可以猜測出這些孩子所處的家庭氛圍及其父母性格如何。在游戲中不夠積極的孩子,他的媽媽平時應該比較害羞或是話語較少,而不論在什么游戲中都喜歡帶頭的孩子,他的媽媽也應較為喜歡領(lǐng)導別人。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說會道,媽媽應該有意識地在孩子面前以開朗的姿態(tài)談天說地,在與孩子愉快交流的同時,引導孩子直率地將自身想法表達出來。
第二,只在孩子表達準確時作出反應。
媽媽能夠僅憑孩子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便揣摩到孩子的意圖,但是老師和朋友們卻做不到。只有孩子能夠?qū)⒆约旱乃妓霚蚀_表達出來之時,他的人際交流才會順暢無阻。為了讓孩子領(lǐng)悟到這一點,媽媽應該只在孩子作出準確表達時,才給出相應反應。即唯有孩子清楚、利索地表達自我時,才去傾聽孩子的意見,對其表示關(guān)注。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媽媽要積極地作出反應,為孩子提供繼續(xù)表達自我的機會。
第三,為孩子的荒唐話而歡呼。
如果希望培養(yǎng)出孩子想說便說、當機立斷的性格,那么,即使孩子偶爾說些荒唐無稽的話語,媽媽也決不要予以忽視,而是要聽到最后。切不要說“小東西什么也不懂就會瞎摻和”等否定性的話語,而應以“原來也可以這么想”或“你的想法真奇特”等贊賞性語言對其加以肯定和尊重。
第四,看著孩子的眼睛與之進行交談。
日日忙碌的上班族媽媽沒有太多時間與孩子對視交談,偶爾對孩子說一句話,也無非是“從幼兒園回來了?”或“作業(yè)做完了嗎?”等習慣性招呼用語。
這些話不僅對孩子,對上班族媽媽而言也沒有什么益處。媽媽可以在晚飯后半小時,或睡前的20分鐘里,注視孩子的雙眼,與其進行一番內(nèi)心交流。交流時,媽媽應首先表現(xiàn)出積極的姿態(tài),專心傾聽孩子的話語,并對其加以肯定,且要將自己的看法講出等。
第五,讓孩子經(jīng)歷各種各樣的體驗。
若想溝通具有成效,不僅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而且要對孩子所指話題的相關(guān)領(lǐng)域了如指掌,唯有在知悉對話主題背景知識的情況下,對話雙方才有可能進行良好的溝通。因此,媽媽應該在平時向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體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