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剛?cè)嵊卸?,有所為有所不為,小時了了,長大仍佳,這個二代“董事長”不簡單
人們常說愛屋及烏,很多人都認(rèn)為劉莊之所以得承皇位乃是因為老爸劉秀喜歡劉莊的母親陰麗華,這話也對,但不全對。說它對,是因為劉秀確實非常喜歡劉莊的母后陰麗華;說它不完全對,是因為劉莊本人自小就非常聰明,史書上記載過這樣幾個故事:
劉陽(后改名劉莊)在當(dāng)皇子和太子時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資質(zhì)。在10歲時就通曉了《春秋》。光武帝統(tǒng)一中國后,發(fā)現(xiàn)墾田畝數(shù)和人口不對,于是開始重新清查田畝,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各個州郡的官員進京匯報工作,光武帝看到陳留吏的牘上寫有,“潁川、弘農(nóng)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于是他就問陳留吏這是什么意思。陳留吏說不知道,他是在洛陽的長壽街上得到的。這時,只有12歲的劉莊插話說,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陳留吏)怎么核查土地。光武帝又問,那為什么河南、南陽不能問呢?劉莊又說,河南是帝鄉(xiāng),南陽是帝城,這兩個地方田畝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認(rèn)真核查。光武帝于是讓虎賁將詰問陳留吏,陳留吏所言果然和劉莊一樣。光武帝也不得不對自己這個只有12歲的兒子另眼相看。
建武十九年(43年),妖人單臣、傅鎮(zhèn)等造反,占據(jù)原武城,劫持了該城的官吏。光武帝派臧宮率兵圍剿,由于單臣、傅鎮(zhèn)糧草充足,所以臧宮雖然把他們困在城里,又打死打傷了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光武召集大臣們研究對策,大家多提議懸賞以攻城。只有劉莊主張不要圍城太緊、太急,而應(yīng)讓賊人可以突圍,這樣一個亭長就能對付了他們。結(jié)果真如劉莊所料,叛賊分散突圍后都被平定、消滅。
光武重建漢朝后,因為國力不足,一改武帝時對匈奴的戰(zhàn)略攻勢,轉(zhuǎn)為防御。后來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南匈奴主動要求內(nèi)附,光武冊封南匈奴,而且還和他們和親。北匈奴看到東漢和南匈奴和親,也要求和親。光武于是和公卿們商量,一時難以決定。這時已是太子的劉莊說,北匈奴因為南匈奴內(nèi)附和親所以害怕我們,如果我們不攻擊北匈奴,又和他們和親,則北匈奴不會再怕我們,南匈奴也會對我們有二心。光武于是決定不和北匈奴和親。
當(dāng)了皇帝以后,劉莊聰明不減,在處理國家大事的時候,他深得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個中三昧。即位之后,他大刀闊斧地用剛猛的手段代替老爸執(zhí)政時代的“柔”道。別人吃柿子都揀軟的捏,他卻不講情面不徇私情,這主要體現(xiàn)在對自己妻子家族的態(tài)度和對待功臣豪強的態(tài)度上。光武帝劉秀死前,曾經(jīng)讓明帝劉莊把與劉秀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28位大將軍的畫像掛在宮中的云臺上,劉莊基本照辦,但卻把一位名叫馬援的大將軍從云臺28將中拿掉,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馬援是劉莊本人的老丈人。這實際上是一個信號,劉莊就是想借此表明自己要限制和約束外戚。事實上,他的幾個小舅子馬廖、馬光、馬防都位不過九卿。他同父同母的四個姐妹,有三個人的老公因犯罪被他殺掉。東漢12個皇帝中事實上只有漢明帝劉莊始終對外戚和功臣干政采取了高度警惕和高度打壓的態(tài)勢。假如東漢的其他皇帝都像明帝劉莊一樣,那很可能就不會有后來的外戚和宦官弄權(quán)亂國。
有一位名叫陳普的人曾經(jīng)就此寫道:
后宮任姒古今希,前殿弦歌鳳已知。
孔子孟軻真薄命,不生建武永平時。
三國時代,有一個非常有名的名士孔融,曾經(jīng)留下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典故,說的是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以后未必聰明。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例子可謂舉不勝舉,但漢明帝劉莊卻是一個例外,他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以后更聰明。
劉莊的聰明還體現(xiàn)在有所為有所不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