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國務卿亨利·斯廷森列出了外交建筑項目業(yè)績清單,令人印象深刻,包括:在巴黎獲得辦公樓地皮;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獲得辦公樓地皮,設計方案獲得批準;在柏林購買布魯克宮用作使館;批準了廈門領館設計方案;批準了里約熱內(nèi)盧辦公樓設計方案;在利馬獲得了大使官邸地皮;在橫濱開始建設領館;批準了東京使館建設方案(1931年已施工完成70%)。此外,外交建筑委員會還授權在渥太華購買了辦公樓地皮;在亞丁和科林托購買了領館地皮;在巴拿馬和奉天建設領館;在蒙羅維亞購買了公使館地皮;在馬那瓜和加爾各答購買了辦公樓和住房地皮;在德黑蘭、馬坦薩斯、圣地亞哥購買了地皮和房產(chǎn);在塞維利亞裝修了大使官邸;修復了丹吉爾公使館(獲贈)。已完成的項目包括購買、修繕并裝飾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使官邸;裝飾了倫敦大使官邸(獲贈);改建了巴黎大使官邸(獲贈);購買、改建、修復了檳榔嶼和長崎的領館。
當被問及如何甄選建筑師時,梅芮爾說外交建筑委員會正試圖從全國范圍內(nèi)挑選建筑師。由于許多項目根本沒有完成或者不清楚設計人是誰,很難說到底選哪里的建筑師好。外交建筑委員會也聘請有國外工作經(jīng)驗的美國建筑師。國務卿弗蘭克·凱洛格就要求波特批準卡斯·吉爾伯特設計渥太華使館,稱贊他有“卓越的加拿大建設工作經(jīng)驗”。盡管吉爾伯特以前的經(jīng)驗從未被考證或根本不存在,但他還是得到了這份工作,并于1928年6月22日向外交建筑委員會提交了方案。渥太華使館于20世紀30年代早期建成,位于加拿大國會對面的顯要位置,仿效了在華盛頓很受歡迎的古典建筑風格,財政部建筑監(jiān)督員路易斯·西蒙為該項目準備了施工圖紙。
外交建筑委員會選定曾在遠東游歷和工作過的建筑師羅伯特·特林波負責檢查海外房產(chǎn)。他曾在1929年到過上海、加爾各答、仰光、孟買和亞丁。像特林波一樣,埃利奧特·哈沙德也是一位有過遠東地區(qū)工作經(jīng)驗的美國建筑師。一戰(zhàn)后,他來到中國并在上海開始工作。他設計了廈門領館(1929年建成),并且是該項目的承包商。后來,駐上海總領事要求哈沙德將廈門領館方案修改后用于奉天(現(xiàn)沈陽)。方案被送到建筑監(jiān)督員辦公室修改立面和平面,但在1928年11月9日,外交建筑委員會卻要求一個“韋斯托沃宅邸風格”的全新設計——一種比例優(yōu)雅的弗吉尼亞莊園式紅磚別墅。這要求新方案在給人深刻印象的同時,有更好的比例和更高貴的氣質(zhì)。特林波在1928年到1931年間還設計了上??傤I館,他的方案遭到了哈沙德的質(zhì)疑,因為哈沙德本人也想得到這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