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作者序

織夢人:一個男孩穿越現(xiàn)實的哲學之旅 作者:(美)杰克·鮑溫


  

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那是由于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

心靈不是一個待充實的容器,而是一團待點燃的火。

——普盧塔克(Plutarch)

 

一天下午,我正在大學書店里為四年級的春季學期搜尋書籍,發(fā)現(xiàn)自己處在哲學分類區(qū)。我想,我其實是偶然撞入那里的。它處在物理學與心理學分區(qū)之間,這兩門都是我的人類生理學專業(yè)的主干課程。我當然并非故意闖進那兒。當時我根本不知道,哲學“表示”什么或哲學是做什么的。就當我準備轉(zhuǎn)身離開的時候,一本淡藍色的書引起了我的注意。封面上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個人同一性》,與天藍色的封面背景相得益彰。我回頭瞥了一眼,擔心有人會看見我在讀哲學書而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不管什么樣的一個人都能思考此類事情。我翻開書,看見一組關于“自我”的文章:作為人類和作為一個人意味著什么,我們?nèi)绾螝v時性地是同一個人。作者在此討論了關于心靈與靈魂的觀念,同時利用了關于意識和大腦的科學概念,以及關于記憶的心理學知識,探討了人的本質(zhì)。

我坐在扎人的工業(yè)用地毯上,緊靠著書架讀了起來。我發(fā)瘋似的翻著書,如饑似渴地讀著:時而一掠而過,想看看下一頁有什么;時而專注于各篇文章,思考其中的問題。我一直讀到最后一刻,留下剛好夠做下一件事的時間。也就是說,余下的時間能保證,我在知道確切的去處,且在自行車道無交通堵塞的情況下,準時到達目的地。那天離開書店后,我邊跑邊體驗著一種前所未有的、對知識的好奇:就好像以前教給我的知識和我所知道的信息形成了一道幕布,而我被遺留于幕后。在某種意義上,我當時確實像走出幕布,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那一個星期,我每天下午都到書店去。我坐在地毯上讀書,仿佛發(fā)現(xiàn)了一座秘密寶藏。我所能做到的,就是將注意力集中于這一本書上,而不去關注其他書籍——它們單是名字就激起了我探求知識的好奇心:《上帝的問題》(The God Question),《無源之見》(The View from Nowhere),《道德形而上學》(The Metaphysics of Morals),《自由意志及其后果》(Free Will and Its Consequences),《愛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Love),《生活的意義》(The Meaning of Life)。但我坐在那兒,潛心探索那本淡藍色封皮的寶藏。

我終于屈服了,買下了這本書,并在這家書店買了幾本其他的書,然后找了個更舒適的地方讀了起來。由此我的人生發(fā)生了轉(zhuǎn)折,在此就不贅述了。不用說,在為這本關于另一個男孩游歷世界的書作序之時,我覺得自己幸運至極,我有機會身臨其境地體驗那個世界。

我如此鐘情地憶起與那本小小的藍色封皮的書遭遇的情形,這就像你頭次遭遇某種東西,它給你以獨特而強烈的美感一樣,給你帶來難忘的初遇體驗。我熱望與本書的讀者分享這種感受,并給你們提供一個開啟自身旅程的契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