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圍找不到專業(yè)的針灸師,可以用穴位按摩代替。穴位按摩就是用手指按壓穴位,起到類似針灸的刺激作用。有關穴位按摩的詳細知識,請參考www.acupuncture.com。
經絡和穴位
人體是一個微觀宇宙,人體內部體液、分子、細胞、物質和能量的循環(huán)往復是生命活動的表征。氣,亦即生命能量,在人體中周轉的渠道稱為經絡。經絡系統(tǒng)由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構成,每條經脈分別對應特定的臟器,維系著臟器之間氣息的流轉。經絡系統(tǒng)在人體的生理機能運轉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經絡中,氣的流向至關重要。正常情況下,人體中的陽氣偏于上浮,陰氣則偏于下沉。人體正面屬陰,背面則屬陽,因此屬陰的經脈分布于人體正面,會集于胸,而屬陽的經脈則引向人體背面。十二經脈彼此連通,氣的周轉因而川流不息。
前沿科學研究表明,經絡系統(tǒng)通過細胞骨架結構貫穿人體的每一個細胞,并且深入細胞核內部,直接對遺傳物質產生影響。細胞骨架可以看做細胞內部的“神經系統(tǒng)”,所以,經絡實際上是分子水平的“通訊回路”,使臟器系統(tǒng)得以進行信息交流。經絡系統(tǒng)并不依賴神經網絡和血液循環(huán),而是以生物電的形式實現信息的輸送。人體左右兩側的經絡結構基本對稱。經絡系統(tǒng)同樣也深入人體內部,但由于這一話題太過復雜,本書恕不涉及。
十二經脈
1. 手太陰肺經--始自肩部前側,沿雙臂內緣引至拇指末梢。
2. 手陽明大腸經--始自食指末梢,沿雙臂外緣引至雙肩頂部,再沿頸側上行,于人中處彼此相交,終于對側鼻側。
3. 足陽明胃經--始自眼眶下緣,沿雙頰及頸部前側引至乳突,再沿腹部、大腿前緣、膝蓋和小腿前緣下行,終于第二腳趾橫向末梢。
4. 足太陰脾經--始自大腳趾中側,沿雙踝、小腿、膝蓋和大腿內側上行,經下腹部終于肋側。
5. 手少陰心經--始自腋窩,沿雙臂內側引至小指末梢。
6. 手太陽小腸經--始自小指,沿雙臂外側引自肩胛,彼此相交后沿頸側和雙頰上行,終于對側耳前。
7. 足太陽膀胱經--始自內側眼角,沿眉端上行過頭頂,經頭后側、后頸、脊柱兩側下行至臀部,再沿大腿、膝蓋和小腿后部下行至雙踝外側,終于小腳趾外側。
8. 足少陰腎經--始自足心,沿雙足及雙踝內側上行,經小腿、膝蓋、大腿內側上行至腰,穿過下腹部沿臍側及劍突上行,終于鎖骨。
9. 手厥陰心包經--始自乳突外緣,沿雙臂內側中線下行至中指末梢。
10. 手少陽三焦經--始自無名指外側,沿雙臂外側中線上行引至雙肩,再沿雙耳背側終于眉端。
11. 足少陽膽經--始自眼角外緣,沿雙耳前側上行,于頭骨外側呈弧狀轉為下行,沿雙肩及體側引至腋窩前緣,之字形通過肋部、腹部、臀部外側,再沿雙腿外側中線下行,終于小腳趾與第四腳趾之間。
12. 足厥陰肝經--始自大腳趾與第二腳趾之間,沿雙踝、小腿、膝蓋、大腿內側上行,通過生殖器交會于肝臟。
十二經脈分別遵照各自的循環(huán)規(guī)律,與對應的臟器相連接,臟器的健康狀況與經脈中氣的流轉嚴格對應。因此,只要確診臟器疾患的位置和性質,就能辨認出受影響的經脈。
十二經脈中氣的流轉受阻,分別表現為如下癥狀:
1. 手太陰肺經--咳嗽,哮喘,咳血,喉嚨痛,胸悶,鎖骨、肩背及雙臂內側疼痛;
2. 手陽明大腸經--鼻血,拉稀,牙痛,喉嚨痛,肩頸及雙臂內側疼痛,腸道雜音,腹痛,腹瀉,便秘,痢疾;
3. 足陽明胃經--腸道雜音,腹脹,胃痛,嘔吐,易饑餓,鼻血,面神經炎,喉嚨痛,發(fā)燒,精神失常,雙腿外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