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結(jié)識,相互幫助——當人們有指向性地反對社交中相互間的賄賂時,它最初卻被解釋為,高級政治家之間的一種可原諒的行為。相互結(jié)識和幫助首先在每個毗鄰的社會階層之間,具有中立的含義:例如在鄰里、朋友和家庭間的交往中。另一層含義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們均從屬于一個地區(qū)性公共團體:村莊,小城市或大城市——共同的方言和隨之形成的關系網(wǎng)。而并不是所有我們歸屬其中的,都樂意被我們承認為我們的社交圈。熱衷于社交并不意味著,通過繁忙的應酬來歸屬于它,我們有權(quán)力開誠布公地襟懷坦白地接納它或拒絕它。
事實上,上層社會或底層社會,人們歸屬或不歸屬某一階層,這些潛在的劃分,在過去的幾代人中沒有或者極少發(fā)生改變——或許有個別的例外。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貴族的社交禮儀都曾經(jīng)是必須遵循的律法。廢除王位后,出現(xiàn)了在政治上有一定地位或經(jīng)濟上富有的中產(chǎn)階級,如醫(yī)生、科學家、藝術(shù)家、高級公務員、牧師和政治家。這種結(jié)構(gòu)不過才持續(xù)了短短的兩代人,全新的社交規(guī)則便通過媒體的引導得以廣泛傳播。承載這一全新規(guī)則的雖然是社會名流,但是這種規(guī)則下的“社交”卻有所欠缺,知識階層和學術(shù)界被拒之門外,他們應有的沖擊力是嚴重缺乏的。
今天的社交界雖然沒有明確區(qū)分新舊團體,但逾越界限的通道是非常狹窄的,在每個單獨的領域內(nèi),都有非常明確的游戲規(guī)則。這些潛規(guī)則各不相同。社交界名人,往往享有知名度并享有特權(quán),他們并不是單單憑借職業(yè)方面的突出成績引起他人的興趣——而是大多數(shù)“普通人”心甘情愿地屈從于他們。在一些重要群體的社會交往中,各個層面的人物的的融合,只是出于某些私密的或利益上的考慮。社交界的大型活動,時常讓人聯(lián)想到歷史上每年舉行一次的漢莎城市節(jié)(現(xiàn)指德國北部的不來梅、漢堡和呂貝克三城市),所有被邀請者均為社會名流、政界要人——在這個圈子里,有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如今這些不可逾越的局限在社交中也時常顯現(xiàn)。作為社會交往的催化劑,許多清高的有“潔癖”群體會采取非常嚴格的會員制,如網(wǎng)球、高爾夫、帆船或馬球協(xié)會,這些協(xié)會作為社會交往的幌子,在不平等的社交活動中,服務于不同曾面的社會交往需要。
浮華的社交活動時常出于各取所需,互惠互利考慮。如果人們野心勃勃地想獲得事業(yè)成功,或想成為社會名流,便要不斷權(quán)衡利弊得失,并花時間忙于這些活動。對于那些將這個靈活的游戲用“給”和“拿”來計算的人,其他任何事情看起來都毫無意義。社交界和友情無關。這一虛偽的面紗很會快就被達成共識的人們掀掉,并以最快的速度駛?cè)胗颜x之外的范疇。,就像那些高雅的高爾夫俱樂部或熱氣球之旅俱樂部一樣,這些群體只有一個個的“區(qū)域保護協(xié)會”。
熱衷于社交也是一種長期有效的投資,時常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為下一代、為孩子們做些準備:“正確的”學校、“正確的”朋友、“正確的”俱樂部當然是最好的前提,讓今后的“互相認識,互相幫助”變得更加容易。
所有的自負和傲慢都有另外一面。熱衷于社交,有時也僅僅是一種有目的性和針對性的生活方式,是一種從搖籃到擔架,從生到死,通過人際關系得以實現(xiàn)的生存策略。在職業(yè)生涯中,社交扮演著基本角色。良好的社交能力,至少讓成功變得容易。晚年的社會保險也會被社團保護——長久的承諾,也是獲得需求的必要付出。無論如何,參與到良好的社會生活中是有意義的,人們能從中獲得力量,并因為自己是個受歡迎的人而不再感到孤單。
當然并非所有的交往形式中都是交換。事業(yè)攀升——有社會的一面也有職業(yè)能力的一面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是社會中的交易機器,即便確實有一些群體相互利用。社交界的高級階層——也可稱作奢侈階層——有自己特殊的法規(guī),他們的交往從來都是不合乎自然規(guī)律的,并且永遠都會這樣繼續(xù)下去。他們不能自由地表達,他們的交往不僅僅為了下一代,他們將一切都視為機會,并且從未感到滿足。為此,真正的社會交往的意義并沒有在他們中間得到真正體現(xiàn)。而真正重要的社會群體,看上去已經(jīng)很早就成了社會的陪襯。他們所從事的事業(yè)在主流社會之外,并肩負重要責任。他們的功績將被載入史冊。
和歐洲人不同的是美國人時常認為,責任歸功于他們國家的成功人士和成功人士之間的交易。在這些人的生活中,為了讓他人分享他們的成功和成績,他們會作為慈善家或成立基金會來回報社會。如果這個循環(huán)以這樣的方式結(jié)束,那么熱衷于社會交往就不僅僅具有意義,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為了維持社交生活、維護道德范疇他們促進并偽裝了一個目標。做一個社會名流是暫時的,可浮華本身卻一直存在。為什么不在目前的生活階段思考關于自己的社交信條——這或許是一個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思考,因為有許多種可能性,讓我們擁有 “不朽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