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訃告作者的守靈大會(3)

先上訃告后上天堂 作者:(美)瑪里琳·約翰遜


爵士生前所從事的主要職業(yè)如下:手鼓鼓師、信心滿滿的騙子、妓院老板、毒品走私犯、警方線人……

麥凱身為蘇格蘭人,又喜歡出風頭,自然不會放過與同好分享這種粗曠派訃告的機會。用不著別人催促,他就會主動背誦他最喜愛的開場白:“美國流行歌手小蒂姆日前去世,享年六十二。此人生前極擅以可怕的假嗓發(fā)音法演繹纏綿傷感的歌曲,更培養(yǎng)出一副恐怖至極的造型,與其嗓音堪稱絕配。”接著,麥凱會做個鬼臉,吟出下面的笑料:“你們能想象得到嗎?他竟然死在新罕布什爾的四弦琴演奏節(jié)上!”一個麥凱,還有他的一位同胞、來自巴思郡的訃告自由撰稿人蒂姆?布拉摩爾,這兩位永遠笑料不斷,好玩的訃告記了一肚子。(“減肥醫(yī)師阿特金斯大夫,曾幫助過數(shù)量眾多的女士,同時沉重打擊了她們丈夫、情人的生活,不幸在結冰的人行道上滑了一跤,就此一命嗚呼,再也爬不起來。為什么爬不起來?因為他體重三百磅!”)吉爾伯特管他們叫“那兩個孩子”,雖然沒有正式任命,但活躍大會氣氛的工作都由他們負責。這兩人高高興興地自稱“槍手”,坐在酒吧里,和遍體紋身的摩托車手還有一支樂隊縱酒高歌,拿幾個本地人拴在廣場演出臺邊的一匹馬大開玩笑。一個很晚沒睡的作者親眼看到麥凱拿著一個四十盎司的酒杯,一口氣灌下滿滿一杯龍舌蘭酒,然后跌跌撞撞地出門走到演出臺邊。“我和那匹馬來了個長吻,整整十五分鐘。”那個作者賭咒發(fā)誓,說麥凱真是那么說的。

到了那一天,給他寫的訃告準保好看極了。

親吻馬匹、躲避摩托車,一晚上就這樣過去了。第二天,訃迷們團團圍坐在會議室的長桌邊,有意無意地分成了一個個小組??_林?吉爾伯特開始點出事先安排好的發(fā)言者,讓他們依次對大家講話。似乎一半與會者都有發(fā)言任務?!顿M城問訊報》文雅端莊的首席訃告作者蓋爾?羅蘭?西姆斯談的是一種新潮流:人們開始自己替自己寫訃告。她要大家舉手,看我們中間有多少人為那個不可避免的結局早早作了安排?!澳銈?yōu)槭裁催€沒寫好自己的訃告?”她責備地說。

會議開始以后,我發(fā)現(xiàn)只要有訃告作者開始講話,我的注意力便會自動集中過去。訃告這個融合了文學、黑色幽默和痛苦的東西徹底抓住了我。不止是我一個人,看看會議室里,人人臉上都是全神貫注的表情。一年以后,我聽說馬辛伯格說過這樣一段話,形容他和《電訊報》的同事們坐在電腦邊、群策群力寫那種剽勁兒十足的訃告的時刻,“這是一天中最美妙的時光。大家圍著電腦,就像一群巫師圍著烹煮魔藥的大鍋。只要有人往鍋里新扔進一顆螈蠑眼珠、癩蛤蟆爪子,人群中就會響起七嘴八舌的贊許聲。”我知道他說的那種感覺。

只要提到理查德?皮爾遜這個名字,吉爾伯特便會手撫前胸,聲音輕了許多。其他人也會流露出同樣的尊敬神情。不久以前,我還不屬于這個圈子,所以不知道這是怎么回事。我心里暗暗好奇:這個皮爾遜究竟是何許人也?我期待著答案,直到《華盛頓郵報》那位年輕的訃告作者亞當?伯恩斯坦發(fā)表了一番熱情揚溢的講話,頌揚他的導師、長期擔任《郵報》訃聞版編輯的皮爾遜。就在前一年,五十四歲的皮爾遜去世了。他是個憤世疾俗的人,加上身體一直不好,所以從來不愿出門旅行——除了參加訃告作者大會。有了他,剪報收藏迷亂七八糟的藏品就有了存在的正當理由,聚在酒吧里打賭的作家們也有了仲裁人。這個人既是深受各方面器重的職業(yè)行家,本身也非常有個性。他曾把牛仔騎手和他們的坐騎列了一份詳盡的清單,放在書桌抽屜里,隨時給美聯(lián)社電訊編輯寫信,更正他們寫錯了的馬匹名字。有人抱怨這一天訃聞版沒什么精彩內容時,皮爾遜便會聳聳肩,說:“給我派活兒的責任編輯是上帝?!边@句話已經成了無數(shù)訃告作者的座右銘,掛在他們工作的小隔間里。他給辭世的外交官、各國領袖寫的文章內容翔實、人物鮮明。皮爾遜激賞倫敦風格的訃告,也喜歡在自己的作品中來個筆鋒一轉,發(fā)一記怪招。他寫的最后一份訃告的傳主是伊迪?阿明,殘暴的烏干達獨裁者。文章以阿明跟被他殺害的人的腦袋閑聊結束。大筆一揮,便成就了一篇杰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