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5年5月8日:一半是狂風(fēng),一半是烈日

缺氧日記 作者:郎峰蔚


心靈驛動:住在大本營的帳篷里,才能真正地體會“一半是狂風(fēng),一半是烈日”的煎熬感覺。

今天中午,本想在帳篷里小睡一會兒,沒想到剛睡過去,就渾身大汗地?zé)嵝蚜?!帳篷里竟然像沒有開空調(diào)的廣州夏天一樣又悶又熱!我趕緊起來看溫度計——四十?dāng)z氏度!

我們測量營地的帳篷是整個大本營地區(qū)的上百頂帳篷中條件比較艱苦的。所謂“艱苦”,通俗地說就是與其它營地的帳篷相比:白天更熱,晚上更冷。因為我們用的是軍用簡易帳篷。帳篷的材料是墨綠色的單層帆布。因為顏色深,所以特別吸熱;因為質(zhì)地薄,所以太不隔風(fēng)。

盡管已經(jīng)進(jìn)入5月,大本營地區(qū)晝夜溫差依然保持在四十?dāng)z氏度左右。天氣的基本特征是白天暴曬,晚上刮風(fēng)。陽光暴曬的至高點出現(xiàn)在下午兩點左右;風(fēng)力的至高點一般出現(xiàn)在午夜至凌晨兩點左右。通常白天風(fēng)力也就四五級,陽光十分充足,每天中午氣溫都會上升到二十五攝氏度以上。綠色帆布吸收了大量的太陽熱量就會使得帳篷里的溫度迅速上升,再加上白天風(fēng)力小,帳篷里的熱量根本散不出去,所以在中午時分帳篷里的溫度一般都接近四十?dāng)z氏度。太陽落山后,風(fēng)力很快加大到六七級,帳篷里的熱量又會被迅速吹走,不到半夜,帳篷里就接近零度了。等到后半夜,帳篷里的溫度就和外面保持“高度一致”了。

在這里的每個小時,天氣帶給我們的生活感覺都是不一樣的。根據(jù)溫度的變化,我們還創(chuàng)造了“生活舒適指數(shù)”,分為五個等級:一級為最難熬,五級為最舒服。

我們把一級時段定為21點到凌晨1點,為最難熬階段;二級時段定為早7點到9點,為次難熬階段;三級時段為13點到15點,為可忍受階段;四級時段為10點到12點,為可工作時段;五級時段為16點到20點,我們稱之為“珠峰上的幸福時光”。

一級時段:太陽晚上20點左右開始落山,21點徹底進(jìn)入黑夜,待在帳篷里需穿上所有的防寒衣服。這個時段之所以最難熬,是因為冷得手腳冰涼,基本不能做任何工作;而過早進(jìn)入睡袋,躺得時間太長又會頭疼,給本來就困難的高原睡眠“雪上加霜”。所以要么去廚房烤火侃大山,要么在帳篷里一邊聽外面風(fēng)聲一邊來回踱步取暖,一直要這樣熬到晚上24點左右身體非常困倦,睡意十足,才出去完成當(dāng)天最后一次上廁所的工作,然后迅速鉆進(jìn)睡袋,戴好防風(fēng)絨帽,拉好睡袋,只留出能夠讓口鼻呼吸的縫隙。最后祈禱今夜能少醒幾次睡個安穩(wěn)覺,在狂風(fēng)中迷糊睡去。

二級時段:次難熬時段。高原缺氧睡眠不好,我們通常早上7點就醒了。這是一天中最安靜的時刻,天空慢慢由墨藍(lán)轉(zhuǎn)為青灰,所有營地都在安息的睡眠中,狂風(fēng)就像黑夜惡魔一樣已經(jīng)在黎明到來之前溜走了。然而帳篷里依然是零下十幾攝氏度,除非著急上廁所,否則大家絕不起床。就這樣一直在睡袋里輾轉(zhuǎn)反側(cè)熬到九點多鐘,當(dāng)?shù)谝豢|陽光照射到我們的帳篷,我們才把戴著絨帽的、青灰著臉的腦袋從睡袋里探出來,慢吞吞地開始一天的工作和生活。有時這兩個多小時的等待,比晚上還難熬。

三級時段:下午13點到15點,為可忍受時段。這個時段的特征就是熱。當(dāng)然與寒冷相比,悶熱要好得多。畢竟,我們還可以行動自如,不必縮在睡袋里,還可以忍著中午的困倦坐在帳篷門口吹吹風(fēng),聊聊天。

四級時段:上午10點到中午12點,為可工作時段。這是我們一天當(dāng)中主要的采訪時段。吃過早飯后,不管是我們記者還是被采訪對象,都是思路比較清晰、精神狀態(tài)較好的時段,所以我們的采訪基本都在這一時段進(jìn)行。

五級時段:16點到20點,“珠峰上的幸福時光”。之所以把這一時段叫做“幸福時光”,一方面,帳篷里溫度適宜,不冷不熱,身體感覺非常舒服,可以做任何活動;另一方面,這個時段時間稍長,大家可以踏踏實實地整理上午的采訪,在天黑之前完成稿件的創(chuàng)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