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從此就成了回憶,永遠定格在了十歲那年。雖然父親以加倍的愛護來補償母愛的空缺,但對母親的懷念從不曾淡去。
一八七九年,十八歲的羅伯特從伊頓公學畢業(yè)了,他放棄了就讀牛津大學的機會,來到了美國游學,他想一邊讀書,一邊打聽母親的下落。
雖然羅伯特是一個金發(fā)碧眼的西方人,但初來乍到遠遠不及陸云起更為美國化。羅伯特講的英語是一口字正腔圓的英國貴族腔,而陸云起則帶著滿口美式俚語;羅伯特喜歡玩英式足球,陸云起卻是棒球神投手;相對羅伯特的柔弱,除了東方面孔,陸云起一舉一動都充滿了新大陸蓬勃向上的氣息。
羅伯特對這種粗放式的美國生活難以適應,他所受到的傳統(tǒng)教育阻礙他溶入這個大熔爐。有了陸云起在,他思鄉(xiāng)的寂寞和困惑少了很多。兩年后,當陸云起告別了耶魯踏上回國之路時,羅伯特已完全擺脫島國固有的蒼白、陰郁,全身上下都已洋溢著新大陸的青春氣息。
一八八一年,清廷突然決定撤離所有留美幼童,讓陸云起不得不中斷耶魯大學的學業(yè)。
陸云起童年的記憶在廣東香山,成長的記憶卻留在了美國。在這里,他第一次學會了自行車,第一次因為思念一個人而留下了眼淚,也第一次親吻了他喜愛的女孩子……
那時他甚至想做一個叛逆者,永遠留了下來,但終究還是沒有這個勇氣,地球另一端的那片古老的大地始終是他的家,他注定是要回去的。他們在舊金山搭乘了“北京城號”輪船于當年秋天抵達了上海。去國十載猶如夢一場,祖國的一切都未曾變化,變化的卻是自己,不僅僅是從一個少年長成了一個青年,更多的是內(nèi)心變化。
轉(zhuǎn)眼回國又是十年,美國留下的痕跡已漸漸褪去。十年來他忙于結(jié)婚生子,為朝廷效忠,當初要改造中國的豪情壯志都已沉入了心底。這不能全怪他自甘墮落,晚清那種環(huán)境下不是他能做主的,只是到了深夜忽然記憶起少年時期的飛揚豪情,絲絲激情才如潮水般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