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誤讀二 安全邊際(1)

奧馬哈之霧 作者:任俊杰


主要誤讀:安全邊際是巴菲特投資體系中最為核心的思想,是其精髓中的精髓。我方觀點:在格雷厄姆給予巴菲特的三個基本投資理念中,安全邊際只是其中的一個,而且 特別是對于巴菲特后期的操作而言 并不是最重要的那一個。

自從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首次提出“安全邊際”的理念,60多年的光陰彈指而過。在這60多年里,這一重要思想指引著格雷厄姆的弟子們成功走過了股市的風雨坎坷,最終成為眾多投資者中最受矚目的一群人。

1984年,為慶祝格雷厄姆和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一書發(fā)行50周年,巴菲特應(yīng)邀在哥倫比亞大學發(fā)表了題為《格雷厄姆與多德都市里的超級投資者》(后來被巴菲特編輯成文在學校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演講。在這次著名的演講中,巴菲特駁斥了學術(shù)界所謂的市場有效以及在有效市場下任何超額投資回報都是運氣使然的觀點。在談到格雷厄姆與多德都市里的弟子們?yōu)楹文荛L期勝出時,巴菲特指出這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智力結(jié)構(gòu):探索企業(yè)內(nèi)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然后堅持用60美分或更低的價格買入價值1美元的東西。

根據(jù)我們的記憶,這是巴菲特首次明確且比較系統(tǒng)地將自己及師兄、師弟們匯集在(內(nèi)在)價值投資(注意,不是價值型投資)以及安全邊際的旗幟下。

又過了數(shù)年,隨著美國股市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逐步邁入牛市,在日漸高漲的歡樂氣氛中,“市場先生”(格雷厄姆對股票市場的比喻)給予了上市公司越來越高的定價。出于對這一狀況的深度憂慮,巴菲特分別在1992年、1995年和1997年致股東信中高頻率地告誡伯克希爾公司的股東和市場上的其他投資人一個相同的觀點:安全邊際是“聰明投資”或“成功投資”的關(guān)鍵要素或“基石”所在。

令人印象深刻的還在于,在60多年來許許多多關(guān)于股票市場和證券投資的經(jīng)典論著中,我們也經(jīng)常能看到或解讀到安全邊際對于投資回報的重要性:如法瑪和法蘭奇(Fama and French)對股票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比對股票報酬率的解釋力的研究,埃斯瓦斯·達莫達蘭(Aswath Damodaran)關(guān)于股票投資回報與企業(yè)經(jīng)濟附加值并不直接相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詹姆斯·奧肖內(nèi)西(James.O shaughnessy)關(guān)于市場最終將對高PE股票作出懲罰而對低PE股票作出獎賞的研究,杰里米·西格爾(Jeremy Siegel)關(guān)于股價變化與企業(yè)預期增長率而不是實際增長率有關(guān)的研究,德·邦德和塞勒(De Bondt and Thaler)關(guān)于市場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過度反應(yīng)的研究,蘭考尼肖科(Lakonishok)等人對市場熱門股與冷門股的股價變化趨勢進行分組觀察的研究以及王孝德和彭艷等中國學者關(guān)于價值型投資策略在國內(nèi)A股市場短期與長期回報的實證研究等。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將安全邊際視為巴菲特投資體系中的核心要素或精髓所在,似乎并不存在什么誤讀。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面對股票價格長期位于相對高位(與20世紀50年代和70年代相比而言),巴菲特在1992年致股東信中指出:“我們的投資策略跟15年前的標準一樣,并沒有多大的變化 我們希望投資的對象,一是我們所了解的,二是具有長期的遠景,三是由德才兼?zhèn)涞娜藖斫?jīng)營,四是有非常吸引人的價格。但考慮到目前市場的情況與公司的資金規(guī)模,我們現(xiàn)在決定將 非常吸引人的價格 改成 吸引人的價格 ”我們認為這一修改值得注意,它除了顯示出巴菲特對股價的長期高漲有些無奈之外,還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信息:在一定條件下,安全邊際并非完全不可撼動。如果說上述解讀可能有些牽強附會、難以服眾的話,那么一年后,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商學院所講的一段話則對我們的觀點提供了進一步的佐證:“介入一家經(jīng)營狀況良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