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鍵接著說,市場上雖有瓶裝酸梅湯,但口味單一,沒有特色。我在家里也學(xué)過酸梅湯的制作方法,如果我們做這一行,說不定會有賺頭。反正干這一行成本也不高,就算虧了,也就當買個教訓(xùn)。
兩個人說干就干,馬上進行市場調(diào)查。果然,除了一些超市賣瓶裝酸梅湯外,廣州的大街小巷看不見幾家專營酸梅湯的飲品店。
調(diào)查的結(jié)果讓兩個人大為興奮。不久,兩人合伙投資5萬元的酸梅湯飲品店,就在廣州某條街道上一家大報社附近正式亮相了。兩個人雖然錢不多,但為了不讓人誤認為自己是隨時會飛掉的“野雞小店”,特地打起了文化牌和健康牌。
他們四處發(fā)放傳單,宣傳酸梅湯的飲食文化傳統(tǒng)以及對人體的好處,在廣州掀起了一場小小的酸梅湯知識普及風(fēng)暴。
他們在宣傳上強調(diào)了兩點:一是酸梅湯早在清代就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贊賞,被稱為“士貢梅煎,清宮異寶”。二是酸梅湯營養(yǎng)豐富,去油解膩。而且他們做的酸梅湯味道純正清香,分外好喝,以烏梅、山楂等多種天然原料熬制而成,對人們?nèi)粘1=∮幸欢◣椭?/p>
這兩點得到了廣州市民的認可,他們的生意非常紅火,半年后,終于成為廣州一家有特色的飲品店。
劉鍵和陳小剛的成功并不是一個偶然的案例。俗話說,貨到地頭死。早在幾十年前,魯迅先生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北京的白菜運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里,尊為‘膠菜’?!彪x開了地頭,“低賤”的白菜就變成了“高貴”的水果。
另外,人都有“鱸魚莼羹,鄉(xiāng)土之思”,并且當前中國社會和數(shù)十年前的情況已經(jīng)大為不同。過去人們很少愿意外出,即使沒有飯吃,沒有衣穿,也甘愿守一方“熱土”,終老故鄉(xiāng)。但現(xiàn)在單是每年在全國各地流動的打工人員就有幾億。這些人雖然身處他鄉(xiāng),但心卻仍系故鄉(xiāng),想吃家鄉(xiāng)飯,上飯館當然是一個選擇。因此,開鄉(xiāng)土風(fēng)味飯館也就成為一種時尚,成為異地創(chuàng)業(yè)和投資的一條捷徑。
如今不說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就是在一些小城市中,也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酒樓飯館,哪個地方的風(fēng)味都能夠找到。這一行的競爭日益激烈,投入要求越來越大,已不太適合小本經(jīng)營。而開一家小的飲品店就不同了,它成本低,有市場需求?,F(xiàn)在,北方人南下廣州打工的也不少,他們喜歡喝自制的酸梅湯。而南方人雖對此類飲品不甚了解,但在品嘗后,也會感受到酸梅湯的清熱解火功效,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
(1)產(chǎn)品地域特色要濃。地域特色濃,才能引起地域消費者的足夠重視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