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基于應用行為分析法的管理科學

管理中的行為心理學 作者:(日)石田淳


本書中所闡述的理論是從行為分析學(Behavior Analysis)中衍生出來的。

行為分析學是以科學的視角對人類行為進行分析研究的學科。距今約50年前,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B.F.Skiner.1904-1990)提出了“激進行為分析學”。該學科是“激進行為分析主義”(Radical Behaviorism)的一個分支,力主在行為分析過程中,排除一切抽象概念或不確定因素。現(xiàn)在,行為分析學已經被統(tǒng)稱為“行為主義學派”。本文所涉及的理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即:“行為分析”。

行為分析學主要包括下述幾個特征:其一,行為分析學的研究對象是行為本身,與其他從行為出發(fā)研究大腦或心理活動的學科存在著本質區(qū)別;其二,將行為的原因歸納為過去和現(xiàn)在。其三,在分析過程中盡量避免引用理論;其四,與自我訴說相比,行為分析學更重視外部觀察。

行為分析學中包括應用行為分析學。該學科是一門應用科學,主要在研究室內開展調查或試驗,進而歸納出相應的行為理論,并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這與那些以某位優(yōu)秀領袖的經驗和判斷為基礎構建的管理體系存在本質的區(qū)別。

而本書的創(chuàng)作主旨就在于,將應用行為分析學的理論引入商業(yè)領域,解決具體的商務問題??梢哉f,應用行為分析學構建的基礎在于應用實驗結果推導出的科學理論,而其他管理科學構建的基礎往往在于某位精英領袖的經驗或直覺,兩者之間存在本質的差別。

行為分析學屬于心理學的研究范疇。但是,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始終是以行為為標準,這一特性是其他心理學學科所不具備的。人們?yōu)槭裁纯偭晳T采用某種特定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又是如何形成的?怎樣做才能克服這種行為習慣?這一系列問題都是行為分析學的研究課題。也就是說,行為分析學關注的焦點就是行為本身,即:人們現(xiàn)在所具有的行為方式,以及如何才能改變這種行為方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第三者可以觀察到的并不僅僅限于行為。根據(jù)斯金納的理論:“意識和認知也是一種行為”,這就意味著,行為并不僅僅限于人們肉眼可以觀察到的行動,這就是行為科學管理學的理論基礎。

科學的一大特性就在于實驗重現(xiàn)性,也就是說,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真正的科學。為了理解人類的行為方式,行為分析學必須像物理學或化學那樣,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其中之一就是重視“實驗重現(xiàn)性”這一衡量尺度,即:在滿足相同條件下得到相同結論這一要求的基礎上,對行為進行定義。關于該領域的研究,已經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了。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研究始于20世紀50年代,而應用于商業(yè)或政府領域則要更晚一些,大概在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但決談不上歷史悠久。

由此可見,行為分析學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在其興起后極短的時間內,取得了大量的理論成果。過去40年間發(fā)現(xiàn)的理論,解決了成千上萬的商業(yè)課題,其中,大部分都是長期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些甚至一度被公認為是無法解決的難題。

例如,在某家生產電視機顯像管的工廠中,應用行為分析法后,僅用了一天時間就解決了困擾工廠長達一年的難題。此外,在引入新方法三個月后,該工廠的人員流動率降低了一半,這樣的成功案例并不罕見。

由于行為科學管理學采用科學的分析手段,極為重視實驗重現(xiàn)性,因此,其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可以跨越行業(yè)界限。迄今為止,不僅在商業(yè)領域,還在教育、醫(yī)療機構等多個領域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