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藥店是一家在海內外都享有盛譽的企業(yè)。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同仁堂幾乎就是中醫(yī)中藥的代名詞。
同仁堂有延續(xù)300多年的歷史,居近代中國四大國藥店之首,其藥品行銷全世界,迄今聲名不墜。
同仁堂又有樂家老鋪的別稱,是中國近代商業(yè)企業(yè)中采取自東自掌經營方式的一個典型。樂家的祖先是浙江人,明代永樂年間遷徙到北京,以行醫(yī)為生。清代,樂家的樂尊育進入太醫(yī)院任職,其子樂梧岡繼承祖業(yè),在前門外的大柵欄開設了同仁堂藥店。
由于同仁堂的名氣大、藥效好、藥品質量可靠,大約在雍正年間就得到了供奉皇宮的御藥房的專利,由此而享有許多特權,清政府還屢次調撥官銀支持同仁堂的經營。慈禧當政以后又加上了供應成藥,這種關系一直持續(xù)到清末。供奉御用,對于經營者來說,好像是一塊市場營銷的金字招牌。尤其在中國,普通老百姓如能用上皇宮大內御用的物品,那簡直是一種榮耀。因此“御用”二字在近代中國就是一張暢銷通行證,對一個企業(yè)來說就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
正是憑著這份名聲,同仁堂在經營中得到的待遇也是與眾不同的。如購進藥材,靠著信譽與名聲,同仁堂可以先挑貨、先用貨,而后付款。在每年的藥市,同行也都惟同仁堂馬首是瞻,根據(jù)他們的用貨情況決定自己的進貨種類與數(shù)量。
同仁堂能夠出名,其產品能被指定為御用,絕非幸運或者偶然,這是樂家?guī)状俗非蟾咂焚|、全力維護自有品牌的結果。同仁堂的創(chuàng)始人和接續(xù)的經營者為了自家產品得以精工細做、世代真?zhèn)?,特立下經典訓示:古方無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位不正,故不能應癥耳。因而在制藥中,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作為治病救人的藥品,樂家對此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平日汲汲濟世,兢兢小心”,任何偷工減料都被視為不能容忍的行為。為了盡可能減少或避免出差錯,同仁堂甚至不用徒弟,以防徒工因經驗不足造成閃失。正因為這種一絲不茍的認真態(tài)度,才使同仁堂生產出了令人信服的優(yōu)質藥品,長期穩(wěn)坐京城國藥業(yè)的第一把交椅。
當時北京人對同仁堂藥品的贊譽度很高:都門藥鋪屬同仁,丸散人人道逼真;
縱有歧黃難別味,笑他若個術通神。由于同仁堂的名望高,慈禧當政后,特令同仁堂為宮廷制作御用的成藥。
同仁堂一向以丸散膏丹著稱于世,它所生產的中成藥如牛黃清心丸、安宮牛黃丸、活絡丹、虎骨酒等一大批藥馳名中外,其療效為世人所肯定。事實上,同仁堂曾經有高達1170種配方的中成藥,經逐步篩選淘汰和歸類改進后,留下的400多種藥都是療效較高的成藥。
同仁堂成藥療效高,關鍵在于制作這些藥的配方都是十分優(yōu)秀的。同仁堂的配方基本有三個來源,自家祖?zhèn)鞯?、民間采集后加以精煉的和得自宮內的奇方。僅此一點,使得其他同行無法與之競爭。應該說同仁堂的金字招牌是來之不易的。
同仁堂在300年的發(fā)展過程中也歷盡風雨。在乾隆年間,樂家喪失過同仁堂的經營權。對于樂家經營的這塊金字招牌,就連清皇室也不愿其倒掉,在樂禮掌管同仁堂期間,由于經營不善,負債累累,“以致鋪務難支”。當時清皇室不僅出資資助其經營,還派官員“彈壓一應私債,不得攪擾”,給予了很大的幫助。豈料生意尚未見起色,樂禮亡故,不久同仁堂慘罹火災,家產蕩然,繼任經營的長子隨之而亡。接連受到天災、人禍打擊的樂家無力繼續(xù)經營同仁堂,只得招商承辦。
其時的同仁堂只剩一片廢墟,然而承辦招商的張世基愿意自出巨資重開同仁堂,全因為同仁堂還有一項最大的資產,那就是它的金字招牌。張世基作為一個精明的經營者,清楚地看到這塊金字招牌所蘊涵的價值。因此在他主持經營期間,一秉同仁堂的經營本色,也特別重視維護這塊金字招牌。其后同仁堂的經營權幾次易手,但利益所系,每個經營者無不將這金字招牌視為經營之本而加以精心維護。同仁堂的品牌能幾百年屹立不倒,無疑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樂印川是同仁堂經營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在收回全部外股后,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自東自掌”的經營管理制度。他要求主管者一切不假手外人,從稱藥到配藥,必須親自監(jiān)督;購買藥材也要親自經手;另外還規(guī)定同仁堂不用徒弟,不用資方代理人,不許子孫經營其他業(yè)務如當鋪、飯館等。其用意是非常明確的,要減少一切犯錯的可能性,因為同仁堂經營的產品是治病救人的,不能出一點差錯。他清楚地知道,任何一點微小的錯誤,最終受到傷害的都是同仁堂這塊金字招牌。
為了經營這塊金字招牌,樂印川還用同仁堂的名義積極回饋社會。他在會試期間向各地來京應試的學子贈送藥品,也做了許多慈善活動,如冬設粥廠,夏送暑藥,開辦義學,施舍義財?shù)?。在北京市政工程開溝挖壕的工地上,同仁堂都會設立標有同仁堂字號的溝燈,以方便行人。這一切給人們留下的是同仁堂“仁義”的名聲,換個角度說,這也是同仁堂做了成功的企業(yè)形象宣傳。
此后的經營主管都能亦步亦趨按照前人留下的祖訓家規(guī)行事。即使在四房各自獨立經營時期,為了維護金字招牌,仍規(guī)定四房可以使用樂家老鋪的稱謂分別自行開設藥店,但都不能使用同仁堂的名義。其態(tài)度之謹慎,可見一斑。
同仁堂的字號招牌價值連城。同仁堂的企業(yè)史以及其所有者的家事演義出了許多的傳奇故事,成為后人文藝創(chuàng)作的豐富題材,幾乎所有的文學藝術作品中都將同仁堂與清代皇宮的關系大加演繹渲染,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其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