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緒言(1)

濕營銷 作者:(美)湯姆·海斯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

——《周易·系辭》本句為編者所加,旨在方便中國讀者理解濕營銷的核心思想。

個體與群體

1971年,歐洲社會學家亨利·塔吉夫TajfelHenri,英國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社會認同理論。曾做過一項實驗,研究個體會出于什么樣的原因?qū)δ硞€特定群體情有獨鐘。

這項實驗十分簡單:

實驗以十幾歲的年輕人作為對象,研究人員向他們分別展示克利PaulKlee(1879—1940),瑞士著名畫家。和康定斯基 WassilyWasilyevichKandinsky(1866—1944),俄裔法國畫家,藝術(shù)理論家。繪畫作品的幻燈片,然后根據(jù)每個人的喜好把他們分成兩個小組。

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產(chǎn)生不同的群體身份感,即哪些人是“自己人”,哪些人是“圈外人”。通過這種潛意識的身份強化,研究者希望了解群體概念會對個人行為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完成分組后,這些年輕人會依次被帶到一個小房間,對其他受試者進行主觀評價,選出誰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最好。

緒言

評價問題的設計很巧妙,充分突出了群體意識對個人判斷的影響。也就是說,受試者對每個問題的回答都必須考慮到自己和對方的關(guān)系是較為親密的“自己人”還是相對陌生的“圈外人”。

那么,實驗的結(jié)論如何呢?

按照大家的評選結(jié)果來看,所有的答案都反映出這樣一個相似點: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所在小組的成員要優(yōu)于另外一個小組的成員。無論實驗規(guī)模如何變化,這種行為模式都表現(xiàn)出了驚人的一致性。

換句話說,假定有一個大家都不感興趣的作品,而且孩子們所處的環(huán)境不會影響其主觀選擇時,在欣賞完之后他們?nèi)詴谧约焊惺艿降娜后w身份做出決定,哪怕他們并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跟自己是“同一個戰(zhàn)壕”的。后續(xù)的實驗也表明,受試者即使在缺乏足夠群體信息的情況下也會表現(xiàn)出高度的忠誠度。

塔吉夫的實驗曾被廣泛應用,其結(jié)論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的真實本性,以及人與人之間期望彼此聯(lián)系的深刻而必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這一結(jié)論同樣也為正在黑暗中摸索的當代全球經(jīng)濟點亮了一盞明燈。這種令人無法抗拒的人際間聯(lián)系的需要,正史無前例地預示著未來幾十年的商業(yè)發(fā)展方向。在這個人類正大膽突破傳統(tǒng)同時為無窮的選擇和機會而目不暇接的時代中,正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這種本性在引導歷史朝著未知的方向曲折前行,它所造成的變化效應足以讓最合理的預測都落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