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話史記》出版前言

白話史記(上中下) 作者:司馬遷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洙泗遺訓,務本知先,所以又說:“本立而道生。”中國是文化悠久的民族,垂統(tǒng)五千年,就因為有深厚的本根,固能承先啟后,傳之久遠。
  
  可惜的是,中國在西方近半世紀科技文明的沖擊下,在求適應的激變過程中,絕學墜緒,后繼乏人,不但無力承先,更無法啟后,像鄭所南所描繪的蘭花,我們反成失根的民族。
  
  辛酸的記憶中,年輕的一代并沒有承受適量的根土教育。貧血的生長過程里,我們沒有民族的生命故事,也沒有身為中國人的喜悅,亞當夏娃比盤古女媧影像鮮明,木馬屠城比鴻門盛宴故事普及,白雪公主比夸父逐日家喻戶曉,耶誕節(jié)比春節(jié)多彩多姿;即使偶爾有片斷的民族故事,也不能挑動孩子們的心弦……我們不知根源于何處?親情如何寄托?心力如何奉獻?
  
  沉痛的經驗中,有許多親朋像出遠門的孩子似的,可能一去再也不回來,但是,我們確信,只要讓孩子了解母愛的溫暖偉大,他們必將含淚歸來;中華文化在科技文明昌盛的今天,教育的方式常使我們失去接觸的機會,繼而失去信心,認識中華文化成了難得的機會與幸運。
  
  因此,我們關切的不僅是中國先賢襟懷與智慧的傳揚,尤其急迫關切的是如何讓五千年文化的根深植于這一代中國人的心中,進而確定自己是中國人。所以我們急需架構文化接觸的橋梁,將本根深厚的文明果實,提煉成能在短時間吸收的果汁。
  
  經過省察默識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克服語文的障礙,是鋪架橋梁的磚石,所以太史公在寫《史記》的時候,引用《尚書》,即以今文易古文;當然,文言的口語化,如非認真的翻譯,勢將造成一定程度的缺失,但是,在求速度與效率的時候,卻屬必要且急需,所以我們決心有系統(tǒng)地語譯中國的古籍。我們特別強調的是:我們的用心非用語譯取代文言,也非提供專業(yè)知識,而是希望透過語譯逐層深入文言,同時有了基本的中華文化體認之后,因自信而自尊而自強。
  
  在中國古籍中,成書于二千多年前的《史記》,不惟傳載了中國先祖的智慧,且描述了先祖的歷史事跡?!妒酚洝凡粦撌俏膶W家或史學家研究的資料,而是中國人的書,一本身為中國人必須熟讀的書;換句話說,惟有透過《史記》的認識,才能真正找出中國人的“根”。
  
  也因此,我們急切地投入全部的力量,將《史記》全部語譯。感謝臺靜農教授的賜字作序,而十四所學院六十位教授先生兩年來的心力奉獻,更是此書誕生的直接催生者,在大家有心的團結,集體的經營下,我們真正踏出了第一步。
  
  佛經有一則故事:一座森林失火,林中的一只小鳥用它的小口含水救火,因為它把巢架筑在這森林里,不忍坐見家園焚毀。中華文化如再不深入中國人的血脈,那么民族存續(xù)之間,就危如大火燒山。雖則,將中國古籍整理普及是我們全力以赴的志業(yè),但是我們微薄的心力,就如同含水救火的小鳥,我們只希望每個人都有“巢居是山”的警惕,借此收拋磚引玉之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