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是清朝乾隆年間的狀元,從翰林院掌院學士到戶、兵、刑部尚書,他的工作做得卓有成效,被乾隆皇帝親自選拔為軍機大臣,成了朝廷的實權(quán)人物。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雖然榮耀,但也很危險,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暴露在皇帝的視線之內(nèi)。在他之前,不少軍機大臣因各種原因已經(jīng)摔落馬下了,受到皇帝的訓(xùn)斥更是家常便飯,可他卻屢屢受到皇帝的夸獎和表彰。乾隆皇帝博覽群書,經(jīng)常會用書中的道理來和大臣議論治國之策。很多時候皇帝一個書中的問題問下來,別的大臣沒讀過,張口結(jié)舌答不上來,只有于敏中能夠?qū)Υ鹑缌?,頗受乾隆皇帝的贊賞。
可是有一天,皇帝讓人給正在軍機處當值的于敏中送來了一張紙,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很多上古時期曾出現(xiàn)過,但早已棄之不用的冷僻字,讓他在一個時辰內(nèi)全部標明讀音、釋義、來歷,來人就在他的旁邊坐等。于敏中滿頭大汗,十個字里面認不出一個來,手邊又沒部字典可查。這時候來人才站起來傳皇帝的口諭,說如果于大人不知道那就算了,今天皇帝讀的書是某某某,就不勞于大人費心打探了。
原來,于敏中買通了宮里的太監(jiān),向他報告乾隆皇帝在宮中每天讀了什么書,說了什么話,見了什么人……他預(yù)先得到了這些情報,在第二天回答問題時,自然非常貼合皇帝的心意,也讓皇帝覺得這個人很有才學。
可這種伎倆終歸是邪道,在官場上,那么多的政敵在挑他的錯,于敏中的紙里終究包不住火,皇帝知道了當然憤怒異常,才會用這樣難堪的方式來羞辱他。而這種不信任感一旦建立,于敏中的貪污受賄、妒賢嫉能的罪狀都被挖了出來,最終被貶官奪職。
【指點江湖】
中國有句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古代君王掌握了對所有人生殺予奪的大權(quán),當然會讓臣民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因此,很多大臣都想提前知道君王的想法,以便在匯報工作時能夠合他的心意。
但是,打探上級的秘密和隱私簡直等同于考試作弊,如果被上級知道了,你還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嗎?而了解領(lǐng)導(dǎo)的性格,體會上級的精神對我們的工作卻是有必要而且是有好處的。明白了對方的性格,領(lǐng)會了他的意圖,你的工作才可能有的放矢,你的匯報才能為對方順利地接受。這和打探上級隱私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二戰(zhàn)時,蘇聯(lián)領(lǐng)導(dǎo)人斯大林是一個主觀意識很強的人,他不喜歡下屬顯得比自己英明,如果有人向他提出意見,即使是對的,他也不高興。
元帥朱可夫?qū)λ倪@種性格深為了解,但是,該說話還得說,該請他簽的字還得簽,否則一個不對,戰(zhàn)場上可是要血流成河的。
為了不引起他的厭煩,朱可夫在向斯大林匯報工作的時候,常常顯得沒有主意,他只是把戰(zhàn)爭情況詳細地向斯大林匯報,以循循善誘的方式引導(dǎo)他做出正確的判斷。結(jié)果,朱可夫?qū)嶋H想要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通過,而斯大林還對朱可夫非常賞識,認為英雄所見略同,他的想法總能夠和自己保持一致。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中,朱可夫成為斯大林最為倚重的將領(lǐng),一直升到了元帥的高位,建立了蓋世功勛。
領(lǐng)會上級的意圖,還在于不死板地套用上級曾經(jīng)說過的某句話,因為那句話很可能是在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下,為了一個特定的事情而說的。你應(yīng)該體察上級一以貫之的工作精神,了解他慣用的處理事情的思維和方法,明白他所提出要求的本質(zhì)。這樣在你表功時才能讓領(lǐng)導(dǎo)有一種“正合我意”的驚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