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叫公儀休的人,因其清正廉潔,被任命為魯國國相。他成為國相后,不因位高權重就巧取豪奪、奢侈腐化,而是時時反省自己,事事端正言行,因此很受國人的景仰。
公儀休在生活上有一個愛好,特別喜歡吃魚。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條魚,公儀休不肯接受。送魚的人對公儀休說:“我沒有別的意思,聽說你愛吃魚,所以我才送魚給你,為什么你不接受呢?”
公儀休說:“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我才不接受?,F(xiàn)在我為國相,所領的俸祿足能供給自己吃魚,但如果我因接受別人的魚而被罷了官,不但別人不會再送給我魚吃,就是自己想用俸祿來買魚吃也不可能了啊。今天你并不是因為有求于我而送給我魚,但下次等你真的有求于我時,我該怎么辦呢?你們送魚給我,不是愛我,而是害我呀!”
【指點江湖】
在這個故事里,公儀休如果只是簡單地說不收,那些行賄的人或者以為他是嫌少,會一次又一次地將賄賂加碼來騷擾他;或者覺得他假清高,是個偽君子,一定會散播對公儀休不利的謠言。
而且,高明的送禮人是懂得“預送”的。我不是因為求你辦事才送禮,那個叫行賄,叫權錢交易。我只是仰慕你,想和你交個朋友。朋友之間的禮尚往來再正常不過了。很多官員就是這樣被“朋友們”拉下了水。
公儀休把道理說清楚——我是決不會因小失大的,除非你能再送給我一個國相,否則送什么都是白費。那些妄圖行賄的人只好知難而退了。